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之间具有长期的相互依存关系,二者协调发展是保护区管理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实现保护与社区和谐发展,是保护区面临的严峻挑战。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社区居民多、居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大等特点,保护与社区之间的矛盾也较为突出。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保护区与生态环境知识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景观分析软件计算景观指数,采用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聚集度(AI)、景观联通指数(COHESION)、蔓延度(CONTAG)、SHDI多样性指数和SHEI均匀指数等景观指数分析红河阿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红河阿姆山自然保护区以阔叶林景观、松林景观和灌木林景观为主要景观;各类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较低,景观异质性较高;景观总体多样性水平较低,各斑块在空间上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3.
思茅松天然林单木生物量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调查云南省思茅区思茅松天然林63株思茅松单木的地上部分干、枝、叶生物量数据,并测定其中30株的根系生物量数据。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模型选型,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构建思茅松单木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根系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的决定系数(R2)大于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且GWR模型拟合的R2值除树叶生物量模型外,其余生物量维量模型均大于0.950;Akaike信息指数(AIC)值小于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平均相对误差(E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的绝对值除树枝生物量外均小于OLS模型,说明GWR模型拟合效果优于OLS模型;(2)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OLS在拟合生物量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藏左贡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左贡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危害情况,采用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左贡县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了普查,基本摸清了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分布地点、危害部位、危害程度以及寄主植物等信息,为该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防灾减灾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
思茅松天然林林分生物量混合效应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云南省普洱市的思茅松天然林为对象,调查了3个位点45块样地的林分地上、根系和总生物量。以幂函数模型为基础构建林分生物量的基本模型;采用混合效应模型技术,考虑区域效应随机效应,选择基本混合效应模型,并分析模型的方差和协方差结构,分别构建3个维量的区域效应随机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考虑林分因子、地形因子和气象因子固定效应,构建含环境因子固定效应和区域效应随机效应的林分生物量混合效应模型。所有模型均采用拟合指标和独立检验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 从模型拟合情况看,考虑区域效应的随机效应模型均能显著提高一般回归模型的精度;在3类含环境因子固定效应模型中,含地形因子固定效应的区域混合效应模型均具有最低的AIC和BIC值,表现最好;2) 就模型独立性检验看,除地形因子固定效应的林分根系混合效应模型外,其余模型均优于一般回归模型;考虑环境因子固定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与普通区域效应混合模型相比,各个维量模型的独立性检验指标表现不一,但总体上差异不大;3) 综合考虑模型拟合和独立性检验结果,除林分根系生物量选择普通区域效应混合模型外,另2个维量均选择含地形因子固定效应和区域效应随机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   相似文献   
6.
林木根系对于林木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林木细根生物量是林木根系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细根生物量的分布规律、生态因子对细根生物量分布的影响、抚育管理活动对细根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及根系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等几方面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细根生物量分布及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首次西藏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基础上,结合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苹果绵蚜在西藏地区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指标包括苹果绵蚜的分布范围、潜在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结果表明,苹果绵蚜在西藏的风险性值R=1.79,属中度危险有害生物。据此提出2种风险管理备选方案,并进行了影响评价,确定最终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防止杨二尾舟蛾(Cerura menciana)在西藏自治区进一步扩散蔓延,采用最大熵(Maxent)生态模型,结合气候、降雨等环境因素对杨二尾舟蛾在西藏自治区的适生区进行模拟,并采用特性曲线(ROC)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杨二尾舟蛾的潜在适生区约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1/3,并主要集中在西藏自治区的中部和东南部;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Bio3)、最冷季度平均温(Bio11)、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和最干季度平均温(Bio9)可能是限制杨二尾舟蛾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ROC曲线验证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杨二尾舟蛾在西藏自治区的潜在适生区模拟精度高(AUC=0.993),结果可信。杨二尾舟蛾的适生区模拟为早期监测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9.
基于禄劝县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利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从不同的林分、龄组、起源等方面对禄劝县森林植被碳储量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禄劝县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640. 2万t,其中乔木林分碳储量为614. 9万t,乔木经济林碳储量为10. 9万t,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碳储量为14. 3万t,竹林碳储量为0. 1万t,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26. 4t·hm~(-2);天然林碳储量占林分总碳储量的91. 8%,中龄林碳储量占林分总碳储量的66. 7%,全县仍有较大的碳储备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为防止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云杉大小蠹(Dendroctonus micans)在西藏进一步扩散,采用最大熵(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气候、降雨等环境因素,直观、定量地模拟云杉大小蠹在西藏的潜在适生区,并采用特性曲线(ROC)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云杉大小蠹潜在适生区约占西藏总面积的1/6,并主要集中在西藏东南部和中部,这一结论与其寄主植物在西藏的分布基本一致;ROC曲线验证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云杉大小蠹在西藏的潜在适生区模拟精度高(AUC=0.97),结果可信。云杉大小蠹的适生区模拟为早期监测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可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