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青草气较重、滋味苦涩的成品红茶为原料,采用湿热后处理措施,以温度(60、65、70℃)、水分(10%、15%、20%)、时间(5、6、7 h)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L_9(3~4)),以感官综合得分及理化数据为评判指标,探索湿热后处理改善红茶风味品质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湿热后处理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65℃、水分10%、时间7 h;经湿热后处理的红茶感官上汤色、香气、滋味得分均显著增加(P0.05),香气甜香浓郁,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红浓明亮;茶多酚、儿茶素(尤其是酯型儿茶素)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茶红素显著增加(P0.05);氨基酸组分中呈甜味及鲜味的氨基酸总量增加,而呈苦味的氨基酸总量减少;香气组分上呈青草气及异味的反–2–己烯醇、己醇、己酸等物质的含量减少,而呈甜香、花果香的α–雪松醇、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α–萜品烯、柠檬烯、2–乙基呋喃等增加。  相似文献   
2.
川西茶区高密高效扦插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改进川西地区高密高效短穗扦插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扦插时间、扦插密度、短穗嫩度及粗度以及茶树品种对茶苗生长势、质量和出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高密扦插的最佳扦插时间为8—9月,其成活率、出圃率为75.08%~76.92%和56.76%~58.82%;短穗嫩度以红梗和半红半绿梗为宜,其成活率、出圃率分别为74.21%~76.43%、57.51%~60.74%,分别较绿梗和麻梗高4.37%~32.01%、13.10%~28.12%;短穗粗度以中粗最佳,成活率为76.55%~76.77%,出圃率为58.41%~59.69%;高密度扦插(行距×株距=6.7 cm×0.8 cm,825万株/hm2)的合格苗出圃数为437.99万~451.91万株/hm2,较中等密度和常规密度高出54.13%~104.70%;不同品种短穗的发根能力、茶苗生长势及成活率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和优化“崇庆枇杷茶”红茶的品质,本研究将摇青工艺引入,探究其对“崇庆枇杷茶”加工红茶的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摇青工艺红茶的水浸出物的含量为(32.94±0.49)%~(43.12±0.41)%,,茶多酚的含量为(14.68±0.38)%~(20.79±0.08)%;儿茶素总量的含量为(2.99±0.08)%~(3.58±0.02)%;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为(1.38±0.07)%~(3.25±0.11)%及1.99±0.07)%~(5.74±0.07)%,均为2#处理最高;从感官评审结果来看:2#处理的各因子的得分和品质均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摇青工艺引入“崇庆枇杷茶”的红茶加工中,可改善和提高其制茶品质,以摇青时长40min最适宜。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川红(CH)和祁红(QH)香气特征及成分差异,以两个地区的红茶样品为材料,运用感官因子审评法结合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HS-SPME/GC-MS)对CH和QH典型样品的香气特征及香气化合物进行分析,依据各物质相对含量与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评估呈香贡献率。结果表明:‘川红1号’(CH1)呈现出以果香、甜香和烘烤香浓郁,花香适中,木香和鲜香较淡,有微弱清香的特点;‘川红2号’(CH2)则以花香和甜香为主,果香、清香和烘烤香较突出,鲜香和木香微弱的特征;QH呈现出甜香和果香明显,其余香型均较突出的特点。ROAV分析结合香气特征性描述表明,3种红茶共有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为芳樟醇和香叶醇;CH1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还有2-己烯醛、柠檬烯和糠醛,其ROAV分别为362.59、6.74和1.05;CH2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是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醛、顺-3-己烯醇和苯甲醇,ROAV分别为1472.33、462.22、383.92和4.42;QH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是芳樟醇氧化物、正己醛、苯乙醛、正壬醛、顺-3-己烯醇和2-戊基呋喃,ROAV均大于100。此外,3种红茶中共有的12种香气物质,包括芳樟醇、苯乙醛、正己醛、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正壬醛、2-戊基呋喃、顺-3-己烯醇、水杨酸甲酯、正庚醛、柠檬烯和苯乙醇,可能是红茶香气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藏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渥堆时间长及微生物污染导致的安全隐患,探索藏茶加工新工艺,以绿毛茶为试验原料,添加从土豆中制备的外源酶,结合湿热转化加工藏茶,通过响应面分析研究最佳工艺参数,并与传统工艺制成的藏茶进行感官及滋味、色素与香气成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酶添加量80 U·g-1、茶坯含水量60%、发酵温度34 ℃、发酵时间7 h进行酶促转化,而后在温度80 ℃条件下湿热转化60 h工艺制成的藏茶比传统工艺藏茶的滋味更醇和,汤色更红亮,香气更纯正,无酸馊和风霉味。该工艺制成藏茶比传统藏茶水浸出物增加11.72百分点、茶黄素增加0.05百分点、茶红素增加1.47百分点、茶褐素增加0.28百分点,并产生了较多的花果香型香气物质,其中,具有百合花香、玉兰花香、铃兰香和木香的β-芳樟醇增加1.69百分点,具有木香花香的α-雪松醇增加0.49百分点,具有果香的香叶基丙酮增加2.27百分点,极大地改善了茶叶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