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通过两年的田间定点系统观察和幼虫发育进度剥查,初步提出稻秆潜蝇的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方法。短期预测田间各代幼虫发生期,采用幼虫发育进度剥查定化蛹高峰期与查被害株长出正常新叶株率与化蛹率的相关性回归预测法,准确性较高。用当年第2代幼虫成蛹有效量,可对预测翌年发生轻、重作长期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显示爱苗EC对再生稻中后期防治效果,以井岗霉素AS为对照药剂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EC用药量20ml/667m2与3%井岗霉素AS用药量250ml/667m2比较,30%爱苗EC对再生稻中、后期防病治病效果好。经测产,两季合计增产141.39kg/667m2,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烟后制种中采用喷水的方法来增加田间相对湿度,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促进父本花粉多、量大,提高母本受精率,从而增加产量。结果表明:连续喷水(6次)、隔天喷水(3次)与不喷水(对照)比较,结实率分别提高7.0%和4.4%;千粒重增加0.7 g和0.5 g;实割产量增加47.8和30.3 kg/667m2。  相似文献   
4.
稻秆潜蝇Oscinisoryzaella(Matsumura)是近年在我县中、高海拔稻区新上升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其幼虫抗药性强,尤其是第2代幼虫世代重叠,卵孵化峰次多,发生期长,防治难度较大,大面积防治因不及时、盲目用药及缺乏特效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防治费用大、效果差。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我们于1996年用不同农药对第2代稻秆潜蝇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农药3%吠喃丹颗粒剂(福建省福安农药厂),10%益舒宝颗粒剂(福建福安农药厂),3%米乐尔颗粒剂(广东江门植保公司),5%锐劲胶悬利(…  相似文献   
5.
闽台茶源与茶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谷芳 《福建茶叶》2009,31(3):38-40
本文主要探讨闽台茶文化的历史渊源,阐述福建的简要茶史、台湾最早从福建引进茶树栽培、制茶方法、早期闽台茶叶贸易情况,也阐述了安溪人在台湾的茶叶发展史上作出过的巨大贡献等。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生产上稻秆潜蝇危害大,防治难问题,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准确测报,适时科学施药的基础上,供试6种药剂均有一定防效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呋喃丹、益舒宝和米乐尔等防治效果较佳,平均防效分别达82.43%、77.59%和69.74%,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从"左镇人"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不断有福建移民迁移到台湾,特别是明清时期,福建向台湾移民形成过几次高潮,以致台湾的人口大量增加。随着福建移民的迁入,台湾的土地得到大量垦殖,推动了台湾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二千多年来的历史证明“民以食为天”的古训不能忘记.各个封建王朝更替的规律背后蕴藏着的就是“三农”问题的缓解与突显的周期性循环。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我们始终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农业永远都不能给予忽视。  相似文献   
9.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由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种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发现的水稻新病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稻区的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西等省份。近年来三明市的尤溪、大田、建宁等县区相继发现此病。我县先后在管前、洋中、坂面、中仙等乡镇发现此病,并有扩散蔓延的趋势。为了有助各地认识、了解此病,掌握防治技术要点,更有效地控制其蔓延。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杀螺剂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谷芳 《江西植保》2007,30(1):42-43
福寿螺已上升成为我县的一种祸害,受害面积达7~8万亩,并有逐年加重趋势。为有效控制福寿螺危害,选用几种杀螺剂对福寿螺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其结果是: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粉50g/667㎡防治效果最好,药后7d螺死亡率83.40%,校正防效82.38%,防治效果达到极显著差异。并持效期长,药后14d死亡率保持73.81%,校正防效72.80%。可作为生产上防治使用药剂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