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纪小红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131-131,189
掌握在盲蝽象1、2龄若虫高峰期用药,杀虫和保护效果显著,过早或过迟用药,防效明显下降;或者掌握在蔬菜秧苗期、现蕾期、开花结荚期主动用药加以保护。用药量以每667m^2用20-30mL为好。对连续开花结果(荚)的蔬菜还应连续用药,间隔期10-15d。施药时一定要均匀周到,使植株上中下部、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药液。选择早晚或多云、或阴天用药,避开中午前后施药;选用弥雾机或细孔(孔径1.0mm或0.7mm喷头)喷细雾,以增强药液在植株、叶片上的粘着力和数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中华鳞盖蕨(假粗毛鳞盖蕨)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孢子在1/2MS培养基上生长较好;采用蘑菇渣1/3+珍珠岩1/3+菜园土1/3培养外植体(根状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白菜抽薹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与白菜抽薹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为白菜类作物晚抽薹育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抽薹指数、开花时间和薹长5 cm时间分别作为抽薹早晚的评价标准,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晚抽薹大白菜高代自交不亲和系(P1)和易抽薹欧洲白菜型油菜自交系(P2)及杂交所获得的F1、B1、B2和F2各世代群体进行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抽薹指数性状和薹长5 cm时间性状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B-1模型),开花时间性状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D模型)。与抽薹相关的3个性状各分离世代(B1、B2、F2)均未检测到多基因遗传,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抽薹指数96.22%(B1)、93.33%(B2)、93.55%(F2);开花时间70.68%(B1)、70.68%(B2)、70.64% (F2);薹长5 cm时间79.44%(B1)、79.55%(B2)、79.38%(F2),环境条件对白菜抽薹性状影响较大。由此可知,对白菜抽薹性状的遗传改良应以主基因为主,适宜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并注意环境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4.
纪小红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134-136
甲维盐WG防治三代稻纵卷叶螟见效快、效果明显,适期用药1次,其杀虫效果达80%以上,明显优于丙溴磷、新一佳等常规药剂。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为666.7m2用12g~16g,最佳用药适期为幼虫1~2龄高峰期,最佳用药时间:1d中以上午8~9h、或下午15h后用药为好,尽量避开早晨、或中午前后用药;用药天气应选择晴天或多云天用药为宜;甲维盐WG减半与新一佳、丙溴磷混用对纵卷叶螟也具有良好的防效,并可兼治其他害虫,在水稻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公开发表的50对甘蓝SSR引物对5份结球甘蓝杂交种构建指纹图谱,对新调入的4个批次结球甘蓝杂交种与对照品种是否属于同一品种(即真实性)进行鉴定,并依据指纹图谱筛选双条带引物,对其中某一批次的10份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指纹图谱鉴定结果表明:新调入4个批次杂交种中有3个批次与对照属于同一品种,1个批次与对照属于不同品种,与田间形态鉴定结果完全吻合。利用筛选出的SSR标记对10份甘蓝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其中8份鉴定结果与田间形态鉴定结果一致,两种鉴定方法显著相关。本研究为利用SSR标记进行甘蓝杂交种真实性及纯度鉴定的实践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