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7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特点及早世代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5个亲本配制了3个杂交组合,研究其杂种后代F2-F4代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的特点及早世代分组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1)大豆蛋白质含量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显性效应。(2)相关分析显示,中亲与后代的相关值比父本或母本与后代的相关值高,世代间的相关显著,相关值以邻近世代间较高;(3)蛋白质含量总的变异趋势是:组合间>家系间>家系内单株间;(4)在大豆杂交组合的早世代对单株蛋白质含量进行选择是有效的,而在F2的选择较在以后世代中选择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和江苏省大豆生产概况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已有50O0余年的栽培历史,自然条件适宜大豆生长。东北、黄淮和江淮是我国三个大豆主要产区。1949年我国大豆总产量仅为102亿斤,单产81.5斤。建国后大豆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7年我国大豆总产量达到198亿斤。所年代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3.
王金陵  祝其昌 《作物学报》1964,3(4):365-378
通过多年的系统试验,证明对大豆杂交早期世代的材料,用混合选择法针对成熟期、株高、结莢习性,以及种粒大小等性状进行定向的选择,效果并不次于系谱选择法,但却简便易行。大豆杂交材料经过数代的定向混合选择,便形成为能适应当地条件与要求的优良生态类型。在这个基础上,再用个体选择法进行选择,能较有保证地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強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的系统试验,证明对大豆杂交早期世代的材料,用混合选择法针对成熟期、株高、结荚习性,以及种粒大小等性状进行定向的选择,效果并不次于系谱选择法,但却简便易行。大豆杂交材料经过数代的定向混合选择,便形成为能适应当地条件与要求的优良生态类型。在这个基础上,再用个体选择法进行选择,能较有保证地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将满仓金×南京早青豆的杂交材料种植在哈尔滨的一般田间条件下,只任凭田间自然条件进行培育选择,经过六代,大豆杂交材料在生育期、结荚习性、种粒大小及株高等性状上,显明地向一定的适应方面发展,而形成适应当地田间条件的生态类型。此项研究结果,可供大豆育种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院经作所保存的 248份大豆种质资源在田间的种植表现,来研究我省夏大豆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感染程度,再通过观察其相应品种籽粒的褐斑粒率来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花叶病发病程度与籽粒褐斑粒率的相关系数为0.1869,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在褐斑率低的品种中,一级病害的发生率明显多于三级;在褐斑率高的品种中,三级病害的明显多于一级病害的发生率。这说明病毒病的发生与褐斑率的高低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试验还选出启东八月白、苏豆 4号、南农 88-31等病害程度轻、褐斑率低的品种,可供杂交时做亲本使用。  相似文献   
7.
1305份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夏豆蛋白质含量稍高于春豆,春豆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夏大豆。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其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机率也较火。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无差异,脂肪含量是有限性的稍高于无限性的。粒色与化学成份的关系是: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青、双色、黄、黑、褐;褐、黄、黑、青、双色;青、褐、黄、双色、黑。白花大豆脂肪含量有稍高于紫花的趋势。不同茸毛色的大豆在蛋白质、脂肪含量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大豆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不否定可能获得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较高的品种。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原产地纬度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自然条件定向培育、通过获得性遗传长期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1)1957年,以东农47-1C(于哈尔滨自下种至成熟90—95天)、克霜(100—105天)、紫花四号(110—120天)、满仓金(125—130)、小金黄一号(135—140天)及丰地黄(145天左右)作为亲本,进行了八个组合的有性杂交。于F_1及F_2世代进行了单株成熟期及株高的调查记载,并按成熟期进行收获,混合脱粒。次年按组大小比例,随机自各成熟期组抽出一定的F_2种籽种下,记载F_3各组合植株的成熟期及一个组合的株高、种粒大小、开花期等性状。以上记载资料用来作为分析研究大豆杂交后代生育期遗传变异情况的资料。此外,还引用了1953年开始杂交的满仓金×南京早青豆组合的部分材料,以分析了解F_3以后世代品系内生育期变异程度的变化情况,及个体选择对杂交种生育期的作用。(2)试验的结果指出,F_1世代植物的生育期,介乎两亲本中间。F_2世代群体生育期的平均数,偏向晚熟亲本。F_3世代群体生育期的均数,亦近似两母本的平均数。F_3世代群体的生育期,并作近似常态的分布。各组合于F_2大都出现了亲本类型,并且出现了不同情况的超亲现象。这些情况说明,大豆生育期的遗传,是量性质的遣传,在杂交种的遗传机制上,呈现积累作用的现象,因而杂交后代,可以出现大量不同生育期的新类型。(3)F_2世代有显明的分离现象。于F_2世代按生育期组分别混合脱粒的材料,于F_3按组别种植,各组在生育期上显明地倾向F_2世代的生育期组别。来自F_2单株的F_3品系,表现更是如此,但是F_3品系内植株间的生育期,仍有一定程度的变异性,至F_4世代此变异性又形降低,至F_5世代变异性已降低至类似亲本,成为生育期整齐一致的品系。这说明,自F_2世代起,即可按生育期严加选择,并须定向选至F_5世代,才能形成于生育期方面的定型品系。(4)亲本的生育期,对杂交种后代生育期的遗传变异形势影响很大。杂交育种时,以用成熟期类似本地标准品种的亲本与略早的亲本品种杂交,或以成熟期略早于标准品种的亲本与略晚于标准品种亲本杂交,于F_2世代于生育期方面的选择余地才较大。如两亲本的成熟期均晚于本地标准品种,或一亲本类似标准品种,而另一亲本较晚熟,F_2世代于成熟期上,均难有选择的余地。大豆的正反交对大豆杂交后代生育期时遗传变异形势影响不大,于大豆杂交育种时,可不必强调。  相似文献   
9.
大豆花叶病对籽粒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大豆花叶病是南方和黄淮海大豆产区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病害,近年来在北方春大豆区亦有发展.大豆花叶病能使籽粒减产25%左右,大流行年甚至大面积绝产.Hartwing等在不同生育期接种试验结果,小区产量四年平均降低12%,减产率因接种时期不同而稍有差别.种子褐斑率为5~90%,在第七节期(V_7),由单叶节向上数第七节叶完全平展的时期接种的,褐斑率最高.种子发芽率由对照的95%下降为88%,与接种时期关系不大.种子带毒率由对照的0.3%增加到1.2~14.6%,在第七节期接种的带毒率最高.籽粒蛋  相似文献   
10.
大豆不同结荚习性各方面表现的内在联系的差异,即其本质区别,是主茎顶端花芽分化期的个体发育年令不同。大豆结荚习性是在个体发育阶段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数量性状。这方面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使品种特性发生质变,从而形成生产上结荚习性不同的三种生态类型。有一类结荚习性是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这二个发育阶段交错程度不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类是在开花和结荚这二个发育阶段的交错程度不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本文中,称前一类为“甲类结荚习性”;后一类为“乙类结荚习性”。结荚习性可按一株的顶叶与最大叶的中间小叶的“长+宽”的比值分为十一级。0至4级为无限性;5至8级为亚有限性;9至10级为有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