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外引、内启、嫁接、整合“,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演变。目前,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由2002年底的2家发展到40家,年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利税2.25亿元,带动基地农民人均增收2320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54.5%。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热激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的序列结构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PCR技术克隆沙葱萤叶甲Hsp70基因cDNA全长序列与基因组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与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了沙葱萤叶甲2条Hsp70基因GdHsp70-2(GenBank登录号:MZ853083)和GdHsp70-3(Genbank登录号:OK585088),基因全长分别为2 410 bp和2 242 bp,各自编码657和646个氨基酸,均含有3个保守的HSP70家族特征序列,预测蛋白三维结构均由N-端ATPase功能域和C-端底物结合功能域所组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dHSP70-2,GdHSP70-3分别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MaltHSC70-1、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 DvirHSP70-2的亲缘关系最近;基因组DNA克隆获得GdHsp70-2的两段内含子序列,GdHsp70-3则不含有内含子;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GdHsp...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程度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马铃薯机械化率最低,全程机械化率仅为50.76%,其中机耕率为81.21%、机播率为29.77%、机收率为31.16%,播种与收获是制约其全程机械化的主要环节。从地域角度分析,西南混作区的四川与贵州机械化播种率更是低于5%,机械化收获率低于15%,是制约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主要地区。参考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及配套机具,进一步地将制约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因素定位到丘陵山区的马铃薯种植机。推进智能农机的进一步发展,提高马铃薯的综合产值,需要攻克丘陵山区马铃薯种植机的研制难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使用综合能力蓄水法评估了拱拢坪国有林场(以下简称林场)水源涵养功能及其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林场林地面积共3 233.3 hm2,水源涵养总量为336.964 7万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1 042.17 t/hm2。其中,林冠层截留量为124.493 6万m3,枯落物层持水量为9.517 3万m3,土壤层蓄水量为202.953 7万m3。2)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3种森林类型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贡献率高达81.39%,暖性针阔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两种森林类型的单位面积水源涵养功能最高。3)林场水源涵养量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西部区域水源涵养量最高,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区域,且中部区域水源涵养量最低。建议加强森林经营,通过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提升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5.
半喂入式联合收获是目前花生收获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夹持输送装置作为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关键部件,对整机作业性能影响尤为重要。针对花生联合收获机夹持输送装置作业稳定性差、花生植株输送归集拥堵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夹持输送装置。该装置采用“挖拔组合”作业方式,结合花生的种植农艺和实际作业速度,完成花生植株夹持输送作业。通过对夹持输送作业进行运动学和仿真分析,确定影响夹持输送装置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其取值范围:夹持输送速度为0.8~1.1 m/s,夹持装置倾角为25~35°,夹持高度为150~200 mm。研究结果为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夹持输送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利用10种生物诱导子和6种非生物诱导子提高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xj发酵液中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5-HMF)的产量.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诱导子及诱导条件,再设计Box-Behnken试验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的诱导条件.结果表明:将黑曲霉xj的种子液与诱导子一同接入发酵培养基,加入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