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三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分析和预测,一般认为应从气象因素、三麦生育期、菌量三方面综合考虑。但在实际测报技术研究中,研究人员各有所侧重。有的主张以气象因素为主,考虑菌量多少,作为测报依据。有的则以菌量作为测报的主要指标。在测定菌量上,有的以稻桩带菌率或空中孢子浮游量为依据。几年来,我们测定了麦穗病菌粘附量,并与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和空中孢子捕捉器的菌量进行比较,试图探明菌量测定技术以及  相似文献   
2.
在稻麦轮作地区,麦类赤霉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春季稻桩上的子囊孢子.但是对稻桩如何带菌,有不同的看法.如苏州地区农科所曾用带菌麦粒撒于稻田,使第二年稻桩带菌率明显高于对照,从而说明土壤带菌有一定作用.近年来有报道证明水稻田长期淹水,病菌在稻田土中存活期短,不能越夏越冬.吴治身同志提出病种子为主要病菌来源等等.同时,弄清麦收后病菌以什么状态存在和玉米、水稻等寄主植物在病菌侵染循环中的作用,对研究病害的流行、预测也是必要的.因此,1979~1982年进行病菌周年活动状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