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王廷正 《农技服务》2012,29(9):1063
从池塘清整、苗种培育、成鳅放养、成鳅饲养、日常管理及病害防治几个方面总结了泥鳅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新疆阿尔泰北塔山地动物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尔泰山与北塔山地,位于新疆的北部和东北部,可谓我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及苏联的界山。在植被和动物区系上与大兴安岭近似,自然资源丰富,如何开发和合理的利用这一资源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1975年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林业局的主持下,我们从7月23日至10月31田共考察了阿勒泰地区的阿勒泰、福海、布尔津、哈巴河、青河县等五个县的十余个点和昌吉自治州北塔山区。通过野外调查,发现当地有经济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引言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环境的改变引起生物代谢作用的改变,格而改变了生物的遗传性。可见遗传性的秉承并不完全在于性细胞,当然更不在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性杂种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产生的。在苏联,远在1897年格利果尔耶夫首先互换了莱克亭和澳地利种鸡的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甘肃鼢鼠、中华鼢鼠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1990年在陕西、山西两省进行了甘肃鼢鼠和中华鼢鼠综合防治的研究。在化学防治基础上,采取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蓄积天然降水、作物轮作倒茬、使用化学除草剂铲除田间杂草等生态措施进行综合防治。结果表明,药物灭鼠可迅速将害鼠密度降至防治阈值(3.1只/公顷)以下,其他几项生态措施对害鼠种群数量恢复亦有一定抑制作用,避免了连年使用化学药物防治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棕色田鼠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棕色田鼠是一种高繁殖力种群,在豫西黄土高原,4月份麦田密度可达540~705只/hm~2,严重地破坏农业和果树的生产。1992~1995年连续4年在河南灵宝市程村乡和寺河乡开展棕色田鼠综合防治试验。以自制的复方田鼠灵杀灭棕色田鼠效果达94.95%,辅以调整作物结构、轮作倒茬、伏翻冬翻地、优化果园管理、挖防鼠沟及强化越冬地果园灭鼠等措施,使过去连年灭鼠变为隔年灭鼠,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减少了对环境污染。几年来通过对棕色田鼠的综合防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1989年4—11月,对黄土高原农作区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的不同密度,以及对农作物造成的为害程度和防治中的经济阈值诸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鼢鼠不同密度及作物损失率,将其对农作物的为害程度分成6个等级。在防治鼢鼠中,作者根据鼢鼠对农作物所造成的损失、防治费用和农产品价格,提出了黄土高原农作区鼢鼠防治的经济阈值模型。并初步确定,鼢鼠密度达到3.1只/ha 时,需开始进行防治。这样将会避免农作物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7.
1989年4-11月,对黄土高原农作区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的不同密度,以及对农作物造成的为害程度和防治中的经济阈值诸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鼢鼠不同密度及作物损失率,将其对农作物的为害程度分成6个等级。在防治鼢鼠中,作者根据鼢鼠对农作物所造成的损失、防治费用和农产品价格,提出了黄土高原农作区鼢鼠防治的经济阈值模型。并初步确定,鼢鼠密度达到3.1只/ha时,需开始进行防治。这样将会避免农作物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8.
棕色田鼠种群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4月 ̄1995年4月作者在河南灵宝程村黄土塬农作区对棕色田鼠种群数量进行了逐月调查。结果表明,春季3、4月份种群数量高,夏季7、8月份数量低,而秋季10月份数量又高,然后又降低,呈典型的双峰型。在对棕色田鼠种群年龄结构、繁殖强度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种群消长机理和种群调节因子。发现3个月前的成亚比、2个月前的繁殖强度、温度指数、降雨量指数分别和密度呈显著相关,用以上因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