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杭县地处闽西山区,水源充沛,青饲料资源丰富,池塘主养草鱼已成为当地淡水渔业主要养殖模式之一。牧草养草鱼,每亩池塘需0.8~1亩的饲料地,池塘亩平均产量在500千克左右,为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2002年我站承担了县畜牧水产局下达的“池塘配合饲料养草鱼技术”应用推广项目,项目实施以临城镇的池塘养殖为主,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项目实施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养殖池塘选择在临城镇等九个乡镇,池塘应用配合饲料养鱼种471亩,养成鱼3436亩。鱼种池面积为1~5亩,水深0.8~1.5米;成鱼池面积2~10亩,水深1.5~2米,水源充足…  相似文献   
2.
温晓红 《内陆水产》2005,30(2):25-25
丰产鲫是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鱼类研究室采用细胞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彭泽鲫进行遗传改良后培育出的鲫鱼养殖良种。该鱼具有生长快、耐低氧、体形好、适应能力强以及全雌性等优点。为了优化鲫鱼品种。提高鲫鱼池塘养殖产量。福建省上杭县水产技术推广站2003年开展了丰产鲫池塘养殖试验。从苗种培育到成鱼养殖都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造林密度的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和播种穴的数量,它对提高分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造林密度的不同,直接关系到林分以后形成什么样的群体结构,而什么样的群体结构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阳光,使整个林分获得最高产量或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在这中间,造林密度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造林设计时,其密度的选择无疑是重要的,而选择造林密度的前提是了解它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温晓红 《内陆水产》2007,32(6):24-25
欧洲丁桂鱼(丁)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桂鱼属,是欧洲仅次于鲤鱼的第二大养殖品种,其体色共有绿、黄、蓝、白4种,体形略呈筒形,身体被细小而致密的鳞片。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6.
网箱培育大规格黑脊倒刺鲃苗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脊倒刺鲃Spinibarbns caldwelli(Nichols)又称石鲩,光鱼,属鲤科、鲃亚科 (Barbinae)为淡水中下层鱼类,生活于水流湍急,水色清澈,砾石较多的溪河中,其肉质肥厚,味鲜美,是江河水系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了探讨网箱培育大规格黑脊倒刺鲃苗种方法,我站于 1999年 5月中旬至 11月下旬在监城镇深陡水库开展了网箱培育大规格黑脊倒刺鲃苗种的课题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网箱及设置 网箱设置在避风向阳的库湾,为漂浮式。网目 2.0 cm,规格为 2 m× 2 m× 1.3 m,由聚乙烯材料做成。采用毛竹架 (每边 2根竹 ),每只箱体水下四角用红砖…  相似文献   
7.
我县地处山区,长期以来群众有饲养和食用草鱼的习惯,要获得草鱼高产,天然饵料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经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引种牧草养鱼试验,找到了适宜我县种植,又能常年供应养鱼青草,提高鱼产量和养鱼经济效益的黑麦草和杂交狼尾草二个优良草种。1992年开始示范性推广,199  相似文献   
8.
苌池林场提高造林保存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种不同立地类型未成林造林地调查发现,对造林实际穴数少于设计穴数造成的林中空地或保存率低于40%(或者保存株数在2 250株/hm2以下)的林地,采用扩穴抚育或复整地抚育措施后再进行造林,可提高造林保存株数,平均保存率可达70%,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9.
温晓红 《内陆水产》2004,29(1):33-33
疖疮病是由疖疮型点状产气单胞菌引起,我国各养鱼地区均有发生,无明显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本病主要发生在青、草、鲤鱼等家鱼中,倒刺鱼巴养殖很少报道此病。本人在2003年6月下旬诊治过一例倒刺鱼巴疖疮病,经内服与外用消毒药物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养殖地点在上杭县下都乡豪坑村棉花滩库区,2001年9月20日从龙岩市购4cm倒刺鱼巴鱼苗3万尾,投入鱼种箱中进行鱼种培育。倒刺鱼巴鱼种达15cm左右时分箱入成鱼箱。成鱼箱规格2m×2m×2m,网目3cm,放养密度每箱500尾,投喂“海新”牌塘虱料。2003年6月上旬,发现鱼…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 (PenaeusvannameiBoone) ,又称凡纳对虾 ,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水域 ,是当今世界上公认最有前途的三大养殖虾类之一。它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盐度适应范围广、繁殖周期长、低盐度淡化养殖中病害少等优点 ,是山区池塘调整养殖结构、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的优良品种。为进一步探索南美白对虾在闽西地区稳产高效养殖技术 ,笔者于 2 0 0 3年 7月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试验 ,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经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池塘条件 池塘选择在临城镇西郊村 ,面积0 .2 2hm2 ,池塘平均深度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