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选择武汉地区4科18属32种园林植物对菊方翅网蝽进行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其能在勋章菊、百日草、小飞蓬、苍耳、德国蒲公英、波斯菊、钻形紫菀、鬼针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14种菊科植物上取食发育并产卵,其中在苍耳上羽化率最高,达100%;在鬼针草上存活率最高,达83%。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趋性为苍耳>小飞蓬>钻形紫菀>加拿大一枝黄花>鬼针草>百日草,产卵选择性为苍耳>钻形紫菀>加拿大一枝黄花>鬼针草>小飞蓬>百日草。上述结果将为其入侵后的风险评估与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高产量,开展了低温保存对花绒寄甲卵活力的影响、替代寄主选择、成虫人工饲料配方、室内生活史等研究,并在后期初步开展了花绒寄甲对桃红颈天牛的野外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条件下保存0~60 d对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经低温处理的卵孵化率最高,可达70.87%,低温保存60 d后,孵化率降为65.81%;大麦虫可作为花绒寄甲幼虫的替代寄主,最佳接虫比为1:5,此时化蛹率达70.40%,羽化率达94.03%;黄粉虫蛹、大蜡螟幼虫无法繁育出花绒寄甲成虫;黄粉虫幼虫干粉、大麦虫幼虫干粉、无菌水、脯氨酸、羟氨酸、丝氨酸、胱氨酸、葡萄糖、亚油酸混合配制的饲料使花绒寄甲成虫存活率达96.70%,单雌产卵量达161.10粒,产卵期持续43 d,是成虫的最佳人工饲料;经室内繁育的花绒寄甲一年发生2代,成虫寿命2~3年,卵期平均8.64 d、幼虫期平均6.63 d、蛹期平均36.88 d。花绒寄甲可用于防治桃红颈天牛,野外最佳释放比为8:1~ 10:1(天敌:天牛),虫口减退率达72.70%。  相似文献   
3.
1964年春,我们通过改革育苗技术,以河泥厩肥混合育苗法,育成黄瓜大苗,在1964年4月18日定植到大田,到5月11日就开始采收。比上海市郊区露地黄瓜提早17天左右上市,并获得每亩6,909.6斤的较高产量,比一般高出70%左右,每亩产值达  相似文献   
4.
石楠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对药物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是华中地区一种重要的绿化树种。近年来在武汉地区石楠上发现一种新的叶斑病。本文通过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等从病株分离得到致病病原菌,并通过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最终确定该致病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在室内测定了P.microspora对7种常见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P.microspora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不同杀菌剂之间EC50值相差较大。450 g·L~(-1)咪鲜胺水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EC50值分别为0.099、0.142和0.631μg·mL~(-1)。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EC50值在7种杀菌剂中最大,为37.625μg·mL~(-1)。这是国内外关于P.microspora引起石楠叶斑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淮河以北地区向来以旱作物为主,大片盐碱洼地,再加上旱涝灾害的威胁,粮食生产长期处在較低水平。解放后为了迅速提高北方粮食生产量,科学研究方面作了不少工作,探討大面积增产途径,曾提出扩种水稻的措施,但由于水稻产量仍不稳定,甚至在有些地区引起了土壤盐漬化。因而对北方能否扩种水稻問題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茲提出我个人对这个問題的意見,請讀者正之。  相似文献   
6.
混合驱动五杆花卉盘栽机构的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盘栽机构的轻简化和运动设计的灵活性,该文以一种混合驱动五杆机构来实现花卉穴盘苗盘栽运动。根据工作要求拟定机构轨迹,以变速电机最小角速度波动为目标,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得到机构中机架位置为(0,-150)和(-267.20,61.87),五杆机构的杆长分别为152.80、324.55、336.56、100.40、302.60、341.00 mm。建立花卉盘栽机构三维模型,利用ADAMS进行了机构运动仿真,验证了机构优化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对混合驱动五杆花卉盘栽机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试制样机并开展了花卉盘栽试验。通过进行花卉移栽试验,测试得到花卉移栽轨迹高度为265 mm,取苗倾角为140°,取苗时入钵摆角为6.92°、出钵摆角为6.27°,取苗环扣宽度小于3 mm,植苗倾角为90°,植苗时入盘摆角为13.19°、出盘摆角为4.19°,植苗段垂直轨迹大于40 mm。花卉移栽的平均成功率为87.16%,表明混合驱动五杆花卉盘栽机构可以实现花卉盘栽工作。研究拓展了混合驱动的应用领域,可为全自动花卉盘栽装备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