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大蕉采后贮藏后熟过程中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表皮色泽的相关性,找出能够判定大蕉成熟度的标志性指标。将大蕉放在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85%左右的贮藏环境下自然后熟,分别测定大蕉采后12 d后熟期间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滴定酸含量、pH值、抗坏血酸含量、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及表皮色泽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蕉后熟过程中,果肉PPO、POD活性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逐渐增加,抗坏血酸含量有所波动,总体呈下降趋势,pH值及表皮色泽h值下降,且趋势明显;通过SPSS软件分析,不溶性膳食纤维与h值呈显著相关,PPO、POD活性、可滴定酸及pH值与表皮色泽h值均呈极显著相关,其中可滴定酸含量和pH值的相关性最大。因此,上述所测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大蕉在自然后熟过程中成熟度的变化,结合操作便捷性,pH值可作为判断大蕉果肉成熟度的标志性指标,为大蕉果实成熟度的判定及加工成熟度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