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了垄畦栽培、抛秧栽培、全程覆膜栽培、直播栽培、常规栽培模式对超级杂交早稻株两优02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CK)相比,垄畦栽培分蘖成穗率高,LAI适中,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产量结构协调,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高;抛秧栽培分蘖速率较快,分蘖和有效穗较多,齐穗期LAI较大,氮肥利用率较高,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直播栽培生育期明显缩短,LAI小,干物质积累量少,较对照减产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缓/控释肥料的研发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缓/控释肥料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防止多余养分污染环境等,已经成为国内外肥料界研究的热点。综述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类型,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缓/控释肥料研究与应用概况,分析了我国缓/控释肥料研发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超级杂交中稻节氮栽培氮用量及氮磷钾配比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超级杂交中稻节氮栽培最佳节氮量及氮与磷钾最佳配比,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缓释氮肥用量及与磷钾肥配比与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产量间的关系,建立了节氮栽培条件下Y两优1号氮磷钾施用量与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肥用量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但氮磷钾配比变化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氮磷钾三元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获得最高产量(10500.9kg/hm2)的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05.2 kg/hm2、38.8 kg/hm2、158.6kg/hm2.单产达到9750kg/hm2的推荐施肥方案为:N 163.3-196.7 kg/hm2、P205 57.2-85.3 kg/hm2、K2O 175.5-214.5 kg/hm2.  相似文献   
4.
中国缓/控释肥料的研发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继锐  马国辉  周静  沈洪昌 《作物研究》2006,20(Z1):514-516
缓/控释肥料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防止多余养分污染环境等,已经成为国内外肥料界研究的热点.综述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类型,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缓/控释肥料研究与应用概况,分析了我国缓/控释肥料研发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缓释氮肥对超级杂交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规栽培和优化栽培模式下,分别选用施氮量折合成纯氮0,105,142.5,180 kg/hm2的4个缓释氮肥处理,研究了缓释氮肥对超级杂交早稻株两优02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栽培模式下,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利用率、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以施纯氮142.5 kg/hm2的处理最合理;常规栽培模式下,以施纯氮180 kg/hm2的处理最优.相关性分析表明,优化栽培模式下,生物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籽粒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常规栽培模式下,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农学利用率均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表明生物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关系密切,因此,生物产量可作为评价超级杂交早稻氮肥利用率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水稻茎秆形态结构与倒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水稻倒伏的类型、成因、茎秆结构、株高、力学基础研究以及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的一些措施,展望了当前水稻抗倒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2种施氮水平下5种肥料对超级杂交中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产量与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其次序为:成熟期>齐穗期>孕穗期>分蘖中期;低氮(节氮30%)处理比高氮(等氮)处理分蘖发生总量减少,无效分蘖也减少,但其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没有明显减少,茎鞘物质转运率高于高氮处理;节氮栽培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肥料SCU、CCF、LPK和低N适PK的氮素利用率均显明高于普通尿素,SCU优势最为显著.SCU的物质生产优势表现在生育中后期,其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同等氮水平下,SCU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较其它肥料高.因此,SCU较其它肥料有更好的节氮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