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从理论与实证上探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一典型“三农”问题的解决,利用2010、2012、2013、2015和2017年5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系统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效用水平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2)个体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30~60岁及高收入农业劳动力群体的转移决策影响更大;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四大地区及五大经济带农业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影响不尽相同,同时在高水平数字经济发展区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带动作用比低水平区更强。3)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生产效应、就业效应、渠道效应、韧性效应进一步影响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决策。由此,提出聚焦乡村产业、乡村生产、乡村服务、乡村建设数字化“四位一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破局我国“大国小农”难题的关键。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TOPSIS熵权法测算分析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CARMI),并借助高维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多期DID模型,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2—2021年中国的CARMI整体上不断提升,且各地区差距逐渐缩小。数字经济可有效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尤其在东部地区、南方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农村资本深化和提高市场化程度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此外,农业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显著增强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建议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序推动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提高农民市场参与程度和农村资本深化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