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重要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定量研究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度,可为科学地评估改品种、改熟制及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可靠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应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适宜度模型,综合作物适宜度及其概率分布,构建风险度模型,并结合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稻麦两熟制的气候风险度在0.15~0.50之间变动,主要是由于降水适宜度低、标准差大。气候风险度的空间分布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山区递增,一方面是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是内陆气候要素的变率较大,因此风险度较高。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稻麦两熟制的气候风险度小于0.38,气候风险度减小。  相似文献   
2.
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定量研究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种植制度适宜性的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制度适宜区的变动趋势,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可靠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作物适宜度函数,同时结合空间插值的方法研究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结果】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其中,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呈递减趋势。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山地递减,西南山区适宜度低于平原地区。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气候适宜度有所升高,但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结论】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对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暖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耕地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广东省耕地安全存在的问题,如耕地面积减少与人口增加的反差日益明显和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建设与城市化对耕地保护的强烈冲击、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人粮矛盾日益突出等,指出广东省耕地安全处于警戒状态,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种植业收入与成本倒挂促使农业结构的恶化、建设用地失控、政策和管理不完善等;同时提m了实现广东省耕地安全的建议,如加大农业投入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正确处理和协调非农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对土地的监管力度以及依法保护耕地,强化耕地安全意识等.  相似文献   
4.
华南晚稻干旱影响评估及其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华南(广东、广西)174个县晚稻产量及生育期资料,采用逐日气象干旱指数(DI)计算各个生育期干旱指数,建立晚稻干旱灾害评估模型并对干旱灾害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30a(1981-2010)华南平均晚稻干旱年频率为7.1%,以轻旱为主,中旱及以上干旱基本不发生,区域平均干旱减产率为0.66%。晚稻干旱主要发生在播种-三叶期和乳熟-成熟期。(2)华南晚稻干旱频率及减产率均呈西高东低分布,干旱频率大于10%且减产率大于1%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西东北部。(3)近30a华南晚稻干旱减产率最大的6a依次为1992、1990、1989、1991、2009、2004年。区域平均看,近30a华南晚稻播种-三叶期干旱有显著减轻趋势,但乳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干旱无显著变化趋势。(4)空间分布看,晚稻全生育期干旱趋于增强的站点占69%,但仅3.4%的站点增强趋势达显著水平。乳熟-成熟期干旱趋于增强的站点占94.8%,其中增强趋势显著的占36.2%,主要分布在广西大部和广东偏北地区。播种-三叶期干旱趋于减轻的站点占75.9%,其中减轻趋势显著的占16.1%,分布在广西的崇左至梧州一带。研究结果可为开展防旱减灾工作、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和环境外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