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汤晨冰  杨林博 《现代农业科技》2022,(16):149-152+156
利用2000—2021年三门峡市冰雹资料,对三门峡市近22年冰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1年,三门峡市降雹次数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周期约为10年;全市6—8月降雹次数占到了全年次数的87%,在月分布方面,上旬、中旬、下旬的降雹次数各存在1个高峰;日内降雹主要集中在12:00—22:00,高峰期集中在16:00—17:00。在空间分布特征方面,5月降雹主要集中在灵宝市,6—7月降雹范围显著增大,密集区位于崤山南北两侧、熊耳山西侧以及两山之间的河谷地带;8月全市降雹范围减小,密集区位于崤山北侧和渑池县境内。整体来看,在主汛期6—8月,崤山南北两侧的山区及河谷地带易成为降雹的密集区及高发区。  相似文献   
2.
对2006-2021年三门峡市雹云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雹云主要集中出现在夏季6-8月,年均路径数量7.56条,一天内雹云主要集中出现在11-21时,其中15时数量最多;(2)生命史在60-90分钟之间的雹云数量最多,夜间出现雹云的概率比白天要低,但平均小时内持续时间夜间要明显比白天长;(3)线性雹云路径占比61.16%,包含局地系统和外来系统,主要有西北、西南、西、北四个来向;非线性雹云路径占比38.84%,均为局地系统。无论是线性路径还是非线性路径,在崤山两侧均存在明显的集中区域;(4)海拔高度上存在600m和1000m两个雹云位置点集中区域,分别对应丘陵和山区地形的雹云高发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