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66年,最后一批上海支边青年,挥泪告别黄埔江,来到新疆兵团。41年了,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在人生的征途中,却让少年白了头发,让青春失去容颜。41年,他们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奋斗、奉献;在这里养家糊口,生儿育女。岁月已经把他们改变成地地道道的兵团人。下面我要讲述的,就是两个普普通通的上海支青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千顷棉苗成一色,万亩棉田一展平,这是外地人在参观了四十五团的大农业后发出的感慨。富裕起来的团场人都知道,他们的一切都是棉花带来的。要说起团场改革开放30年来变化最大的,在广大职工的眼里,莫过于农业生产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发展变化了。  相似文献   
3.
新疆农三师四十三团七连职工秦德海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承包果园让他起步,发展养殖业让他致富,承包棉田则让他在小康路上锦上添花。他把果园、庭院、大田三部曲唱得字正腔圆,韵味十足。敢为人先买果园1999年,秦德海所在的团场实行果树产权买断、秦德海第一个站出来,靠东拼西凑借来的钱租赁承包了1公顷多(16亩)梨园。这可是自己的园子呀,秦德海心中充满了希望。不懂修剪,他就向技术人员请教;不懂治虫,他就买回书本自学,用了两年时间,他还清了借款。前几年,砀山梨销路不好,秦德海就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引进优质香梨品种,如今,他的香梨已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