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笔者综述了淫羊藿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生理生态、资源保护等方面,并提出了淫羊藿的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粗毛淫羊藿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扩增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TAB法提取粗毛淫羊藿叶片DNA,进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PCR扩增试验,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Mg2+浓度、TapDNA聚合酶浓度、dNTP浓度对ITS-PCR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各因子的组合研究,建立了适宜于粗毛淫羊藿ITS分析的扩增体系:25μL体系中2.5μL10×buffer、1μL模板DNA、1.0mmol/LMgCl2、1.5mmol/L dNTP、1.25UTaq酶、0.4μmol/L ITS4、ITS5.PCR反应程序为95℃5min;94℃30 s,52℃45 s,72℃1min,共35个循环;72℃7min.粗毛淫羊藿ITS扩增条件的优化,可以为淫羊藿属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分子鉴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4.
珙桐基因组DNA的提取及ISSR-PCR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珙桐基因组DNA,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其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的质量符合ISSR-PCR扩增反应的要求。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液中含有2.0μL10×buffer、2.75 mmol/L Mg^2+、0.125 mmol/L dNTPs、0.7μmol/L引物、0.75 UTaq酶和40 ng模板;PCR反应参数为:94℃5 min;94℃30 s,53.2℃45 s,72℃1 min,共40个循环;72℃7 min。  相似文献   
5.
葛根的解剖结构及主要化学成分的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植物显微技术和组织化学方法,对葛根进行了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葛根次生结构中木栓层发达,纤维束多数,韧皮纤维居多,可行使良好的保护和支持功能;木质部导管数量多且管腔较大,三生结构中导管多数,可充分满足水分与养分的长途运输和较高的生理需求;多糖类物质主要贮藏在栓内层、韧皮部以及周皮和韧皮部之间的基本组织内;黄酮类物质主要贮藏在栓内层、韧皮薄壁组织及木薄壁组织.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观察、石蜡制片和光学显微观察等手段,对西南岩溶地区的白车轴草叶的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叶片上表皮细胞小而密并具有平直的细胞壁,表皮角质化且上表皮气孔下陷;长叶柄上有气孔分布,叶柄表皮细胞长条状致密排布,被角质层;叶片表面的白斑对高原紫外线的削弱起到积极作用;叶片的感夜运动有利于抵抗风的机械力和昼夜温差带来的负面的影响.等以上特征体现白车轴革具有一系列独特适应我国西南岩溶区干旱环境的机制,对于其推广于岩溶地区的畜牧业和用于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八角金盘茎、叶的初生结构及分泌道的分布及发育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八角金盘的初生结构中,表皮细胞角质化减少了水分的散失,防止强光对内部叶肉细胞的灼伤;维管束发达、数量多,能行使较强的机械支持和输导作用;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中叶绿体含量多,有效地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海绵组织发达,可提高弱光照条件下的光量子利用效率;叶中脉维管束数量多,对宽大的叶片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分泌道在八角金盘的茎、叶中广泛分布,在发育特点上为裂生型,即早期的原始细胞相邻处的中层膨胀、溶解,细胞沿一个共同的中心分离,形成多个细胞围成的空隙,并逐渐扩大,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粗毛淫羊藿的小孢子形成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花药四室,药壁的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发育后期的药室内壁具有纤维状加厚现象;腺质绒毡层,发育后期可见其内切向壁分布乌氏体;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不同药室中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具有典型的不同步性;四分孢子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长球形,3个萌发沟,沟内具突起。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粗毛淫羊藿ISSR分析的优化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0×buffer、2.0mmol·L^-1Mg^2+、0.10mmol·L^-1 dNTP、1.5UTaq酶、40ng模板DNA和0.6μmol·L^-1引物;PCR反应程序为:95℃5min;94℃30s,52℃45s,72℃2min,共35个循环;72℃10min,4℃保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