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狩猎是指使用猎枪、猎具、鹰犬等猎捕各种野生动物的活动。狩猎是以野生动物为对象,野生动物的分布、数量直接影响着狩猎,而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又受许多因素所制约。世界上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影响有:1.使用猎枪、猎具直接猎捕野生动物。2.拾取鸟卵、掏窝捉仔影响鸟兽的繁殖。间的接影响有:1.破坏鸟兽栖居的环境,如采伐森林、开垦草原、减少水域面积等,使鸟兽栖息环境减少。2.使用剧毒化学药剂防治农林业害虫,间接  相似文献   
3.
雪兔(Lepus limidus Linnaeus,1758)是我国唯一冬毛变白的野兔(除耳尖及眼圈黑褐色,前、后脚掌刷毛茧黄色外,通体毛色全白),仅凭此,种别鉴定并无困难;但是,种下分类却由于各亚种冬毛变白,而无据可循,只能根据夏皮毛色为依据。然而,雪兔夏皮易与其它野兔混淆,曾有人误认为其是华南兔(Lepus sinensis Gray,1832);雪兔的幼兔毛色似夏皮,也有人误认为它是东北兔(Lepus mandshuricus Radde,1861)的幼兔。这些问题需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4.
东北野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猪(Sus scrofa Linnaeus)在东北虽主要林栖,但对于林缘的庄稼又有一定程度的危害。通过猎取,压低其数量,既获猎产品,又防止或减轻其对农作物的危害,从而化害为益,这对野猪的科学管理是好办法。野猪在偶蹄目的繁殖力较其它类群强,只要猎取量不大于其种群的繁殖力,这项动物资源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本文简介有关野猪的基础生物学知识,以及在东北常用的猎猪方法,并从护、养、猎并重的角度评价了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熊掌是著名野味,熊胆是珍贵中药,熊皮制成镶头工艺裘,可换取外汇,熊肉鲜美可食。由于经济利用价值高,目前在我国东北。熊与野猪(Sus scrofa Linnaeus) 和狍 (Capreolus capreolus Linnaeus)已被列为三种最主要的狩猎对象。但是,猎熊并非容易之事。熊若受惊扰或被击伤,向人反扑极凶猛。所以,猎熊须有丰富经验。对于这种本身是资源种类,又有一定危害的动物,要适量猎取,压低其数量基数,减轻或防止害情的发生,从而化害为益。本文专题介绍有关熊的基础知识,从护、养、猎的角度评论东北地区常用的猎熊方法,作为当前对熊进行科学管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1981年3月16日,在内蒙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苏格河东北红旗杆沟,发现全身白色狍子1只。经检查:除背部毛稍稍呈乳白色外,肩、臀左侧各有一小片毛梢略带淡褐色毛区,周围轮廓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来源于语言、文字的相互交流。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语言文化,中华民族通过继承和发展的茶文化思维对现代社会而言有着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鉴于此,总结了政论英语中的翻译在茶文化思维的影响下的实践情况。从分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入手,针对英汉两大民族产生的差异性讨论政论英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野兔一新种—东北黑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至1978年,先后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的沾河、带岭及五营等地区,采到野兔标本7只;1962年2月,在五营收购到冬皮一张,1978年在逊克收购到冬皮一张,经鉴定,为一新种。由于其通体黑褐色,产自东北,故定名为东北黑兔(Lepvs melainus,sp. nov.)。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野生动物研究、观察、猎捕工作,均需在白昼进行,所得资料与成果,也均为白昼观察所得。这种现象,固然是与大多数鸟兽经常在白天活动有关,但是,因受光线影响,无法在夜间进行观察,也有直接关系。许多动物喜欢在晨昏活动,有些又在夜间活动,想要了解它们夜间活动状况,没有夜视装置,便无法进行工作。例如,鸟类生态研究中,常常涉及到鸟类孵卵行为,白天鸟类孵卵,常有翻蛋、晾蛋现象,夜间是否也有此种现象呢,没有材料提到这类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人  相似文献   
10.
犬能助猎,人所共知,历史久远。据考证,犬是由狼驯化而成的,它所以能驯化成犬,主要是在农、牧业兴起以前,狼尾随原始人类拾取狩猎后丢弃的残肉碎骨。人类发现狼听觉、嗅觉、视觉均佳,能先发现猎物给人以狩猎信息;若迁能伤人的猛兽,狼先显示出惊恐,给人类报警;当时人类群集山洞中,洞口外燃起火堆,狼有惧火习性,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