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5月29日,湖北荆门某养殖户饲养2100只90日龄蛋鸡,在89日龄时鸡群突然采食量下降,饮水量无明显变化,当晚死亡28只鸡,90日龄经当地兽医部门剖检,死亡鸡只腺胃乳头出血,肠道广泛性出血,胸、腿肌  相似文献   
2.
3.
<正>当前,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正面临动物疫病日趋复杂化的严峻挑战,生物安全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导致养殖生物安全风险明显上升。尤其是乡镇基层的养殖专业户,他们大多是家庭模式,棚舍简易,设备陈旧,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笔者根据在基层养殖场户现场技术指导的经验,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摸索出简便有效的做法,以期为广大养殖专业户在生物安全防护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已知体外寄生物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在鸟类行为以及诸如理羽及觅食策略的进化适应方面起一定的作用。我们于2011年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发冠卷尾(Dicrurus hottentottus)的巢穴进行了宏观及微观水平的调查,以确定该鸟的巢内是否存在无脊椎动物。我们运用改进的汇集技术在野外条件下收集巢内无脊椎动物样品以减少外源污染。结果表明,发冠卷尾巢内存在几种体外寄生物(虱目及硬蜱科)和无脊椎动物(弹尾目及隐翅虫科)。该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发冠卷尾巢内的无脊椎动物对该鸟种独特的拆巢行为的进化适应所起的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钱忠龙  邵慧  李建强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31-131,223
进行了青粉泥田水稻氮肥和钾肥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青粉泥田虽然具有较高的全氮含量,但因其所处地势较低,排水较差,有机氮矿化强度较弱,施用氮肥仍有增产的效果,施用量以127.65-156.75 kg/hm2为宜.而青粉泥田有效钾含量虽然属于中等水平,但已基本能满足秀水03和秀水09水稻品种生长的需要.所以钾肥不宜多施,可控制在45(K2O)kg/hm2以下.  相似文献   
6.
1播前准备 1.1选地 栽培西瓜宜选择肥力中等以上的土壤,土壤质地以砂壤土或壤土为宜,前作以粮食作物为宜.  相似文献   
7.
生态沟渠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截留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分析了农田生态沟渠和自然沟渠水体中氨态氮、硝态氮、总氮、溶解性总磷和总磷浓度沿程变化以及生态沟渠对氮、磷的截留效应。设置盘培多花黑麦草的生态沟渠与自然沟渠相比,对水稻田面源污染物中的氨态氮、硝态氮、总氮和总磷都有着较强的降解能力。靠近水稻田排水口处的300m生态沟渠内,各种污染物指标的降解幅度较大,而远离水稻田排水口处的300m生态沟渠内,各种污染物指标的沿程降解变化相对较平缓。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新兴观光果业的启发 ,联系林业与观光旅游业的密切关系 ,提出观光林业的观点 ,并对观光林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以及发展前景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指出发展观光林业不失为增加林业近期经济回报 ,从而吸引企业主或社会团体向林业投资 ,增强林业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建成中国野生牡丹种质资源圃的基础上,利用野生牡丹与各栽培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试图将野生种的优良基因引入栽培品种中,以培育出优良园艺新品种。主要杂交组合有:(1)野生牡丹之间(正反交);(2)野生牡丹与各类栽培品种群间(正反交);(3)西北牡丹品种群与中原牡丹品种群间。目前已得到了14批杂种及实生苗,从中选育出了50多个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稻田系统秸秆还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是实施肥药减施及有机养分替代的主要技术。稻-麦轮作是浙江北部和中部稻区的主要栽培模式,稻-油和稻-稻模式则主要分布在浙江中部和南部稻区。调查表明,浙江稻区不同栽培模式的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主要有:双季稻田秸秆翻耕还田,稻-麦(油)轮作水稻秸秆覆盖还田,以及稻-麦(油)轮作水稻季的4种秸秆还田耕作方式——麦(油)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浅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插秧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直播方式。不同耕作及还田方式各有利弊,但同时存在秸秆量大、还田困难,肥料配施没有定量计算方法,病虫害加剧,土壤水分需要科学管理,农机需要合理选择与操作等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参考已有的研究技术资料,针对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以下对策。1)采取方式轮换措施调和不同耕作类型及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产生的不足。2)中等肥力农田以单季秸秆还田量5~6 t·hm-2、全年秸秆还田量10~12 t·hm-2比较适宜,超过的秸秆量建议通过综合利用方式加以解决。3)肥料配施采取以氮肥全季调施、前期适当增施,钾肥适当减施为主的秸秆还田施肥策略。4)病虫害防治采取提前翻耕、秸秆深埋、淹水闷田的措施。5)水分管理以易于机械耕作和秸秆还田后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秸秆腐解为原则,晚稻提倡干湿交替的灌溉管理方式。6)机械类型应选择带有秸秆切碎装置的收割机,耕作机械要保证翻埋深度,以实现稳定与均匀的还田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