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林业   8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核桃青皮为原料进行堆肥腐熟试验,研究接种微生物发酵菌剂对核桃青皮堆肥腐熟速度的影响,并分析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H值和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发酵菌剂有利于延长有机物高温分解时间,缩短堆肥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不同坡向中国沙棘种群生物量投资与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样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黄土高原不同坡向种群生物量投资、分配的空间动态规律及其与种群存活、生长和繁殖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向通过改变土壤含水率制约中国沙棘种群的行为特征,而种群通过生物量投资与分配调节形成与土壤含水率相适应的种群行为特征.①土壤含水率是决定种群行为特征的主导因子,土壤含水率按照北坡、西坡、峁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毛乌素沙地水分条件与中国沙棘造林成效的关系,对不同灌水强度和初植密度幼林的成活率及生长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存活率和生长量随着灌水强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适宜于存活的最佳灌水量为1 200 mm,适宜于生长的最佳灌水量为1 500 mm;存活率及地径、冠幅生长量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适宜于存活的最佳造林密度为4 444.0株.hm-2。  相似文献   
4.
蒜头果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濒危保护植物,因其种仁油脂中富含神经酸而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但人工种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低。于2016年12月对云南省广南县天然分布区蒜头果的根系进行了调查,发现其根部具有特殊的瘤状结构,依形态特征观察判定该结构为吸器,蒜头果是一种根部半寄生植物。进一步通过对寄生结构的切片观察和配置寄主植物的共培养盆栽试验,证实了蒜头果的半寄生特性。盆栽试验发现蒜头果幼苗在无寄主植物伴生的条件下也能存活,但能与多种寄主植物形成寄生关系,对寄主种类选择的专一性不强。蒜头果自身的根系间会互相形成很多吸器,具有明显的自寄生现象。因寄主植物的不同,蒜头果在寄主植物根系上形成的吸器和自寄生吸器的数量、平均直径、最大直径、自寄生吸器所占比例及苗木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蒜头果对寄主植物有较明显的偏好性。蒜头果幼苗与吊兰表现出紧密的寄生关系,无论是吸器数量还是苗木生物量指标都显著优于其他各处理,在蒜头果人工种植中吊兰作为寄主植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解决目前蒜头果人工种植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问题,促进这一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繁育及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寻能促进云南三台核桃中幼树生长结实的技术措施,从而为云南核桃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以树龄为10~15 a的三台核桃中幼树为研究对象,采用修剪、螺旋环剥、花前灌水这3种技术处理进行了为期2年的试验研究,调查和综合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的新梢发枝力、果枝率、新梢生长量、单株产量。结果表明:螺旋环剥处理,能增加母枝抽发的新梢数量,但对新梢的营养生长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使其果枝率和单株产量均有提高,其平均单株结果数可达508.3个,增产效果明显;修剪处理,增强了中幼树的发枝力,增加了母枝抽发的新梢数量,增产效果也较明显;花前灌水处理,促进了新梢的长度生长和粗度生长,促进了其营养生长,对其果枝率和单株结果数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增产效果不很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核桃为试材,研究云南"大泡核桃"在(0±1)℃、(5±1)℃、常温(15~25℃)条件下贮藏期间核桃的呼吸速率变化及脂肪酸氧化变化,为云南鲜食核桃的采后贮藏保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核桃的呼吸速率显著低于常温贮藏,低温贮藏能降低核桃呼吸速率,抑制核桃油脂快速哈败,在150d贮藏期内,(0±1)℃贮藏效果最好,可较好地保持核桃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于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水分状况响应机制的研究局限于生态学方面,本文重点探讨其生理学机制.[方法]以1年中国沙棘实生苗为材料,采用全面灌溉模拟试区2、4、6倍的降水量,以不灌水作为对照;基于田间试验结果,分析克隆生长、光合生理、水分生理指标对灌水强度的响应规律及其因果关系.[结果]随着灌水强度的增大,土壤含水率持...  相似文献   
8.
对漾濞县茶果樟资源进行实地逐株调查,并对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茶果樟资源仅分布于漾濞县顺濞镇N25°32’53.9″~N25°34’19.5″、E99°55’7.3″~E99°55’50.6″、海拔 2000~2400 m的自然群落中,共调查到的137株茶果樟树总体长势一般,仅有41株生长旺盛;种质资源在果形、果实成熟期、果实大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种仁的月桂酸、癸酸含量较高;为满足其它生产需要,茶果樟树仍在遭受群众肆意砍伐,个体数量在减少,面临灭绝的危险;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管理,加速开展繁殖技术研究,加强食品和衍生产品开发利用等保护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大理低海拔地区规模化发展生态抗逆性强的优良核桃品种。[方法]采用群众荐优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大理低海拔地区188棵不同树龄(不小于15 a)的核桃树进行调查。[结果]经预选、初选、复选和决选,最终选出3株低海拔地区生态抗逆性核桃优良单株。单果重为7.6~10.3 g,壳厚为0.73~0.96 mm,出仁率为51.09%~62.46%。各决选优株果实成熟期较漾濞大泡核桃早。[结论]核桃品种表现为成熟早这一价值特性,在大理低海拔核桃生产中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套种模式核桃根际丛枝菌根(AM)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菌根形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核桃根系中丛枝菌根真菌(AMF)定殖状况和根际土壤中AMF的孢子密度,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核桃AMF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根系能与AMF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不同套种模式之间核桃根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