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维生素C对渗透胁迫下杂交稻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杂交稻幼苗红聚乙二醇(PEG4000)渗透胁迫(-0.8MPa)处理,秧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谷肮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膜透性增大;随着渗透胁迫处理时间延长,幼苗膜脂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减小。在同样胁迫条件下,用8mmol/L Vc进行根际预处理,能减轻因PEG渗透胁迫诱导造成的秧苗膜脂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硝酸稀土对侧耳菌丝生长过程中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侧耳菌丝生长过程中,硝酸稀土对其纤维素酶活性及蛋白酶性有明显的影响,使纤维素酶活性提高,平均比对照高40.6%,使蛋白酶活性降低,平均比对照低15.9%;其可溶性糖含量及蛋白质含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即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蛋白质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不同抗性组合感染白叶枯病菌后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4个对白叶枯病具有不同抗性级别的杂交组合,即抗病组合威优6号(V6)、中抗组合Ⅱ优46(Ⅱ-U46)、感病组合威优64(V64)和高感组合汕优63(S63)为材料,研究了其3叶期幼苗感染白叶枯病菌后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酸(PAL)、过氧化物酶(POX)、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组合上述酶活性在接种白叶枯病菌后均明显增强,在接种36-96h内活性曲线有2个峰值,各组合稻株的抗病性与酶活性呈一定的正相关,抗病组合V6的4种酶活性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感病组合S63。可以认为杂交稻的抗白叶枯病特性与体内酚类物质代谢防御酶系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硝酸镍对水稻抗白叶枯病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硝酸镍溶液喷施处理后 ,水稻幼苗的白叶枯病发病程度降低 .经平板测定 ,硝酸镍对稻白叶枯菌只有轻微的直接毒性 ,表明水稻幼苗白叶枯病病情减弱 ,主要由于硝酸镍诱导了水稻幼苗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0 .0 5~2 .75 mmol/ L的硝酸镍均有明显的诱抗作用 ,其中 2 .2 m mol/ L为最佳诱导浓度 .2 .2 m mol/ L硝酸镍喷施处理后 ,水稻幼苗叶片病斑长比对照降低了 6 9.6 % .处理后第 3d水稻幼苗表现出最大的诱导抗性 .用 2 .2 mm ol/ L喷雾处理第 3叶以下部位 ,第 4d挑战接种第 3叶 ,使第 3叶产生了对白叶枯病的系统抗性 ,相对诱导效果达 42 .9% .硝酸镍的诱导抗病作用持续 2 1 d左右  相似文献   
5.
 0.5、2.0 mmol/L 的水杨酸(SA)处理水稻幼苗后第3 天用稻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对未处理叶(第3叶,进行SA处理时用塑料袋套住)挑战接种,2周后调查病情,发现病斑长比对照分别下降了10.2%和18.2%,说明SA能诱导水稻幼苗对白叶枯病的系统抗性。酶活性测定表明,两种浓度的SA能明显降低水稻幼苗未处理叶中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而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影响。两种浓度的SA对未处理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不同,其中0.5 mmol/L 的SA处理下,SOD无明显变化,但20 mmol/L 的SA对SOD活性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SA处理后1~4 d,未处理叶H2O2含量比对照上升了23.6%~72.8%(0.5 mmol/L)和31.2%~122.6%(2.0 mmol/L)。H2O2水平的显著提高可能是H2O2产生加快和降解减慢的共同结果(2.0 mmol/L的SA下),或单纯的降解减慢所致(0.5 mmol/L的SA下)。同时,SA对未处理叶PAL活性有促进作用。提示在水稻中,SA对水稻抗白叶枯病的系统诱导作用可能与H2O2积累和PAL活性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白叶枯病菌对杂交稻幼苗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产区广为流行的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危害水稻的生长。近年研究认为,植物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D)以及超氧物歧化酶(SOD),与植物的抗病能力都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氨基苯酚和氯化铜诱导水稻产生抗白叶枯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1~1.5mmol/L对氨基苯酚(p-AP)和0.05~1.0mmol/L氯化铜对稻苗均有一定的局部诱导抗病作用,两者喷施于稻苗后1d均能诱导稻苗产生对白叶枯病的抗性。p-PA、氯化铜处理后3d挑战接种稻白叶枯细菌76-25,稻苗表现出最大的抗病效果,但p-AP相对诱导效果(39.5%)明显比氯化铜(12.3%)大。用最佳浓度的两供试因子喷施稻苗3d后再强化处理一次,比单纯一次处理的稻苗抗白叶枯病的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某铀冶炼厂附近生长的水稻、白菜、茶、柑桔食用部分以及这些植物生长区土壤中的放射性污染物U、226Ra、Th和非放射性污染物Mn2+、Cd、Cr、Pb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相应的污染物生态转移参数(Bv值)。结果表明,稻米、白菜、桔子以及土壤中Cd的浓度超出标准,其余污染物的浓度没有超标;茶叶对污染物的Bv值相对较高,桔子对污染物的Bv值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