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21篇
综合类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松材脂两用林最适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林分公顷株数和林分断面积作状态变量,采用林分价值生长量最大作最优指标函数,利用动态规划方法求算出湿地松材脂两用林最适经营密度,并建立了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2.
1984年,在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中,设置了一块面积为677m~2的标准地。通过标准地的每木纵剖解析,一次性获得了年龄为30年的杉木林分的真实生长信息。本文以此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林分各径阶的直径生长过程和各生长级的树高生长过程,提出了林分直径生长的综合数学模型和树高生长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多方程选优,配合了直径一树高相关曲线的数学模型,同时,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研究了株数按直径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关于区分求积精度计算公式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林学院主编的《测树学》教材中,在第一章第四节就区分求积的误差问题,周沛村同志导出了如下表达式:P_n=P_1/n~2(式中n为区分段数)。安徽农学院章平澜同志对此式提出了异议。我想发表一点看法,与上述两同志商榷。首先,我认为区分求积与不区分求积相比,其前提是在对同株树干,用同样公式进行求积,主要讨论随着区分段数的增加其精度的变化。由于树干形状多变,不是也不可能把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是采用材积表或其他测树数表求算材积的。在资源清查中使用材积表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对阔叶林和混交林目前也没有适合的材积表。加之材积表的使用一般是针对林木群体而言,它不能保证对单株立木材积的精度。然而,在林业科研中,如良种选优调查、固定样地的连续观测和林分生长量调查,都要求精确测定部分单株立木材积  相似文献   
5.
一、经营计算图的提出经营计算图是在改进林分密度管理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前国内外的林分密度管理图均是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等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四组线列组成。在绘制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的问题上,我们认为有两点是值得改进的。其一,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由  相似文献   
6.
<正> 地位指数表是目前国内外普遍用以评价林地质量的经营数表,在编表时都通用平均导向曲线展开法。近年来,作者深感到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其林分优势高的生长过程并不遵循同一规律。而现行的平均导向曲线人为地掩盖了不同立地条件下林木生长过程的差别。标准差调整法、变动系数调整法或相对百分数法等都是从一条平均导向曲线展开的,它不可能模拟好具有显著差异的不同立地条件的多种曲线。我们认为,对不同立地条件的林分优势高生长过程,应分别拟合,然后再综合调整各立地条件间的回归曲线。这样来处理不同空间的时间序列才比较符合客观规律。为此,提出下述一种编制地位指数表的综合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此次编表共收集引用了349块湖南杉木实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物数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森林生物数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成就和特征进行了简要论述,同时展望了未来森林生物数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湿地松分布区内222个气象站点的10a气候资料的平均值,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湿地松栽培区划分为4个立地气候区,即:Ⅰ.南亚热带、热带沿海立地气候区;Ⅱ.中亚热带丘陵立地气候区;Ⅲ.暖温带、北亚热带丘陵、平原、岗地立地气候区;Ⅳ.湘、鄂、川接壤山地,四川盆地,黔东南立地气候区.再在各气候区内实测有代表性的8~10a的湿地松标准地171块,分别采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证实各气候区内湿地松生长差异.这4个立地气候区可作为湿地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立地质量评价等经营数表编表单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树干解析的误差及其修正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世纪由于森林和木材产品开始成为商品,于是测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出现。后来随着林业技术对林木计量精度的不断提高,促使林木测算技术的理论和方法都有相应的发展。但作为研究树木各测树指标变化过程的树干解析技术,从18世纪到现在,国内外多沿用老方法无大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测树学教科书在论述树干解析技术时,方法大体相同,都是在树木的不同高度处锯取圆盘,通过对不同高度各圆盘年轮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中,标准地实测调查由于工序煩杂,只是在某些特定目的要求下才被采用。一般对小班的调查都是采取目测方法,作出调查鉴定,据以设计。为了保证目测调查精度,所以对调查员要求较为严格,須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且須积累有较丰富的实际经验。但因调查员水平很难一致,因此调查精度亦难求得一律,因而常影响了设计精度。且目测调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调查员的经验水平,故所测出的调查鉴定缺乏严谨的科学根据。所以在森林资源较少,经营集约度较高的国家,如民主德国和捷克,多采取普遍实测方法调查森林。鉴于这种情况,若从综合设计简易测器着手,在能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