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下糜子生长规律、产量表现以及氮素利用效率,分析糜子形态特征与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关系,同时确定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糜子的适宜施氮量,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以宁糜9号为材料, 2019年设0 (N0)、90 (N1)、120 (N2)和150 kg hm–2 (N3)纯氮水平, 2020年增设180 (N4)和210 kg hm–2 (N5)纯氮水平,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氮显著促进糜子各生育时期株高、茎粗、叶面积、根系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但当施氮量超过150kghm–2时,除茎粗和叶面积外,其余各生长指标出现下降趋势;根冠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再略微下降趋势,多数生育时期在N2处理根冠比达最小值,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为0.119、0.087、0.054和0.052。施氮显著促进糜子产量、千粒重和穗粒数增加,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略微下降趋势,N2、N3处理促进效果最佳;N2、N3处理糜子产量分别为2979.41kghm–2、3084.67 kg hm–...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秸秆还田和化肥施用对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土壤培肥和生产效益的影响,于2020-2022年在关中平原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秸秆不还田不施肥(S0F0)、秸秆不还田常规施肥(S0F1)、秸秆还田配合常规施肥(S1F1)和秸秆还田配合减量施肥(S1F0.8)4个处理。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土壤N2O排放通量,综合分析土壤养分、作物产量和土壤N2O排放,明确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在土壤培肥、增产减排方面的效应。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施肥通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速效磷(AP)含量来促进土壤培肥。与S0F0相比,S1F0.8和S1F1处理提高土壤综合肥力314.24%~317.12%、330.58%~384.98%;S1F0.8和S1F1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 80.29%~101.25%、82.50%~107.66%,提高夏大豆产量25.31%~34.72%、36.93%~45.20%;S0F1、S1F0.8、S1F1均显著增加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和种植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但S1F0.8较S0F1、S1F1处理显著降低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和种植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S1F0.8和S1F1处理提高生产效益 75.09%~75.88%、67.54%~114.23%。综上,秸秆还田配合常规施肥(S1F1)是关中平原麦-豆轮作系统土壤培肥的有效方式;但依照国家降低化肥施用量的要求来说,秸秆还田配合减量施肥(S1F0.8)是关中平原 麦-豆轮作系统增产、减排、提高收益的推荐方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施氮(N)量[0(N0)、90(N90)、150(N150)、210(N210)kg/hm2]下糜子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地上部器官(茎、叶、穗)生物量及碳(C)、N、磷(P)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生物量分配与 C、N、P化学计量特征间的关系,从新视角解释施N量对糜子生长的影响,为糜子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施 N 量增加,各生育时期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穗生物量占比先增加后降低,成熟期叶生物量占比先降低后增加,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茎生物量占比呈增加趋势。随施 N 量增加,各器官 C 含量无显著变化;茎、叶 N 含量总体上增加,而 P 含量表现为施 N 处理显著低于不施 N 处理;穗 C、N、P 含量相对稳定。随施 N 量增加,成熟期茎 N 积累量占比呈线性增加,而 P 积累量占比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变化;叶 C、N、P 积累量占比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关系;穗与叶相反。随施 N量增加,总体上,茎 C∶N 下降,叶表现为施 N 处理显著低于不施 N 处理,各生育时期茎、叶和成熟期穗N∶P 增加,穗 C∶N 和 C∶P 无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