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光合速率性状的表达和遗传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以21个自交系和11个杂种F_1为试材,1994年以12个自交系及其36个双列杂交种F_1为试材,对华北地区玉米净光合速率(CER)性状的表达和遗传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华北地区玉米群体在CER性状上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其变异性质主要属非加性变异,预示着现有玉米自交系群体在CER性状上的变异不足;②杂种F_1和自交系在拔节期的CER水平差别不大,CER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散粉期和灌浆期;③灌浆期CER的遗传控制较拔节期复杂,其非加性遗传成分中含有上位性;灌浆期CER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高于技节期,对CER的选择宜在后期;④CER的表达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工作,应在变化的条件下鉴定不同基因型CER性状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通过对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中有关品种×环境组合均值估计的主要统计分析模型进行概述和比较 ,改进提出LR PCA复合模型 ,并通过数据实例的交叉验证对各种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各种模型的精度顺序为LR PCA复合模型 >AMMI模型 >PCA模型 >处理均值模型 >回归模型 >ANOVA加性主效模型 ;LR PCA复合模型的预测精度是算术平均值的 1.5 5倍 ,比AMMI模型的精度提高了 8.4 %。最后对LR PCA模型的应用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2000 2002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6 239个试验数据为依据,在一年一点、一年多点、一点两年和两年多点等四个层次上对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⑴就目前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水平和管理体制,在单年单点试验、一点两年试验和两年多点试验等三个试验层次上的试验精确度,均无法满足国家大豆品种审定的需要,而只能依据一年多点的试验结果作为国家大豆品种审定的试验依据。⑵新的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规定,新品种比对照增产5%且差异显著是国家大豆品种审定的必要条件。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大豆组、南方春大豆组和北方春大豆晚熟组的试验精确度需要进一步提高。⑶影响一年多点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的因素主要有试验误差、重复数、参试品种数、试验点数和品种×试点互作效应。提高一年多点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的途径主要有:一是通过优化试验方案、提高人员素质、科学统计分析降低试验误差;二是合理安排试验重复数、参试品种数和试验点数;三是合理化分区试组以降低品种×试点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4.
生物芯片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利用非线性规划进行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方案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试验费用最小为目的构建目标函数 ,根据区域试验的精度要求构建约束方程 ,提出确定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最佳年份数、试点数和重复数的非线性规划模型 ,阐述了实际应用中确定模型中各项参数以及规划求解的具体方法 ,并以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为例作了分析。同时 ,改进提出反映区域试验精度的综合性指标 ( DRD) ,对相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降低和控制对大量分子标记进行测验的统计错误,已成为目前基因组研究中的普遍难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根据序贯分析和多重假设测验的理论,介绍了可用于变化样本容量下对大量标记同时进行测验分组的序贯多重决策过程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精度和计算量优化等关键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以1套包括5 841个SNP和87个细胞系的药物遗传学实验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并与传统的测验结果比较,表明了序贯多重决策过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多年多点区试中一种分析品种稳定性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作物品种多年多点试中几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方差的部分方法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含义,提出以地点内品种×年份(V×Y)和年份内品种×地点(V×S)的互作变异系数来评价品种稳定性,同时以Shukla方法为基础,发展了一套分解V×Y和V×S方差到品种的方法,并以黄河流域棉花区试的一套资料为例进行分析。最后对本文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精确度的基本概念出发,研究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的指标。提出期望品种比较精确度(EVCP)和实现品种比较精确度(RVCP)的概念,给出相应精确度指标计算公式和应用实例,并利用多年历史区试资料对我国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棉花区域试验及试点的精确度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研究的系列报道之一, 目的在于探讨建国以来我国长江棉区棉花品种在产量和产量组分性状(株铃数、铃重和衣分)上遗传改良的成效. 对不同历史时期11个代表性品种两年7点的试验资料和30多年区域试验历史资料的研究表明, 建国以来, 我国长江棉区棉花品种的产量性状改良成效显著, 品种的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不同历史时期的10个代表性棉花品种的2年5点试验和1973~1996年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历史资料研究我国黄淮棉区自50年代以来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 结果表明, 建国40多年来, 该棉区棉花纤维品质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品种的增产潜力以每年8 kg/hm2增长的同时, 纤维强度约提高了2.35 CN/dtex, 产量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