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杂交育种是小麦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之一,杂交二代是性状广泛分离的世代。因与产量有关的性状多属数量性状范畴,由多基因控制,不仅分离世代长,而且性状的表现容易受环境影响,造成了选种的困难。若根据表现型去选择,真正得  相似文献   
2.
小麦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研究—Ⅰ.遗传力与直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作仿 《作物学报》1983,9(2):129-138
本试验采用广义、狭义、方差分析、回归和相关5种方法估算的性状遗传力。其高低的位次趋势基本一致,即株高的遗传力最高,开花期、主穗长、二百粒重次之,结实小穗数、主穗重、每穗粒数再次之,单株粒重和单株穗数最低。在混合群体中,一般的性状直至 F4遗传力仍然较低。系谱选择法至 F4,一般性状系统间较  相似文献   
3.
<正> 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等三个因素构成,这三个因素随自然条件和品种特性的不同,对产量的影响效应也各不相同.所以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弄清这三个因素对产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小麦生产是有意义的. 本文应用多元统计的方法,讨论了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当地小麦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4.
实现安徽的崛起,离不开生态改善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离不开林业作为一种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双重支撑.但是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看重的是林业的基础产业作用,忽视它的公益事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小麦产量的轮回选择效果及其对遗传变异的影响。试验进行了三个周期。结果表明,对小麦产量进行轮回选择可以获得进展。效率以首轮为高,可达20%左右;以后两轮均未超过5%。经F_2代选择的F_3株系作为初始周期,效果较以F_2代混合群体的好。经三轮选择后没有明显改变群体的遗传变异,其估值均在20%左右。三轮选择群体的遗传实现率基本接近,估值平均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6.
<正> 稻茬是我省江淮之间种麦的主要茬口之一.由于小麦单产的长期徘徊,严重影响了夏粮总产的提高.尽快扭转这种徘徊局面,大面积提高单产,对促进我省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近年来在六安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在皖西实行了多学科(种子、栽培、土肥、植保)、多部门(科研、推广) 的结合,进行了大面积低产变中产的综合栽培技术协作攻关,企图将高产栽培理论与  相似文献   
7.
<正> 在育种上,研究杂种群体的性状相关主要是为了弄清性状间的关系,以利(间接或综合) 选择.国内在小麦方面,性状相关研究的报告已见不少.但以往的研究多只限于理论参数的估算.因理论参数的估值与取材、试验环境等的关系很大.所以各研究结果对除本试验而外的材料究竟有多少参考价值是很难肯定的.那么,特定的相关参数对特定材料的间接选择究竟有否指导意义呢?现有的报告研究不多.为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减少  相似文献   
8.
<正> 系统育种是小麦育种的最基本方法之一,但由于在其选择过程中,多凭经验取舍,科学依据性不强.自六十年代初期以来,国内育种工作者根据数量遗传基因作用的理论,在如何提高麦稻杂种后代经济性状的选择效果和正确选配亲本等方面作了不少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当然这些经验也同样可以指导系统育种的选择.一般认为,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力低,直接选择的效果差,通过有较高遗传力且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的性状去间接选择,容易见效.但在实践中往往发现有这样一些情况,通过某一些性状的正向选择,而使另一些性状向负向转化,结果得不偿失,使选择见不到成效.怎样才能尽量避免这种顾此失彼的现象呢? 这是值得我们很好研究的课题.因此笔者认为,弄清小麦主要数量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育种的有效选择甚为必要.在小麦上进行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能在育种的早期时候,就抓住对群体产量贡献最大的关键性状,提高在特定地区和育种目标下的选择效率,我们研究了小麦单株栽培条件下的个体性状与生产群体栽培条件下的单产之间关系。并运用多元分析方法,从遗传上找出其发育的内在联系,从环境上探讨其发育的条件。最后还分析了单产与单位面积穗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六安农业科技进步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结果指出:六安的农业科技进步主要表现为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且两者的提高是物质投入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