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5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推广,通许县历庄乡农作物耕作方式有了新发展,该乡1982年开始试种麦油棉三熟;1985年三熟面积为3000亩,占全乡植棉面积的18.5%;1987年三熟面积为3500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长期不施磷与施磷黑土对外源磷的吸附–解吸特征,为黑土区磷素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供试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始于1990年。2018年选择其中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有机肥(NPK+M) 4个处理小区,采集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采用恒温平衡法测定了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并由此计算得到磷最大吸附量(Qm)、吸附亲和力常数(KQ)、最大缓冲容量(MBC)、磷吸附饱和度(DPS)、最大解吸量(Dm)和解吸率(Dr)。  【结果】  随着平衡溶液中磷浓度的增加,磷的吸附量与解吸量均呈先快速增加后逐渐趋于平衡的过程。与不施磷处理(CK和NK)土壤相比,施磷处理(NPK、NPK+M)减少了磷的吸附量,增加了磷的解吸量。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处理在0—60 cm剖面上的Qm和MBC值分别降低了4.94%~63.46%和15.90%~75.18%,Dr值增加了8.52%~474.0%,以NPK+M处理变化量最大。施磷处理比不施磷处理在0—60 cm土壤剖面上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34.40%~145.5%和12.77%~50.07%,游离态铁铝氧化物(Fed+Ald)含量降低了5.14%~11.35%。冗余分析表明,不施磷处理土壤的有机质、Fed+Ald和全磷,以及施磷处理中的Fed+Ald、络合态铁铝氧化物(Fep+Alp)、pH和有机质是影响磷吸附解吸特征参数的主要土壤因子,分别解释了不施磷和施磷处理全部变异的77.59%和90.62%。土壤有效磷(Olsen-P)与磷吸附饱和度(DPS)相关关系表明,所研究的黑土DPS环境界限值为8%左右,NPK+M处理中3个土层的DPSM-P值(由Mehlich-3 浸提的磷、铁和铝计算)为7.77%~25.96%,DPSO-P值(由Olsen-P和Qm计算)为17.24%~24.75%,均高于此环境界限值,具有磷素流失的风险。  【结论】  长期施磷降低了黑土对外源磷的吸附量,增加了磷解吸量。长期不施磷肥,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主要受有机质、游离态铁铝氧化物的影响。而长期施肥,特别是有机肥与化肥配合处理,土壤中游离态和络合态铁铝氧化物、有机质及pH是影响磷吸附解吸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连续培养试验,研究了石灰性褐土中硫酸铵与不同用量及改性腐植酸(HA)配施对氨挥发及氮素形态转化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腐植酸用量处理,分别为CKⅠ、ASNⅠ(硫酸铵Ⅰ)、ASNⅠ+5% HA、ASNⅠ+10% HA、ASNⅠ+15% HA、ASNⅠ+20% HA(5%、10%、15%、20%为腐植酸占硫酸铵施用量的百分比)和6个改性腐植酸处理,分别为CKⅡ、ASNⅡ(硫酸铵Ⅱ)、ASNⅡ+W0、ASNⅡ+W400、ASNⅡ+W600、ASNⅡ+OHA(W0、W400、W600分别为含水量0%、400%、600%的改性腐植酸,OHA为干燥+过氧化氢氧化处理的改性腐植酸)。结果表明:培养32 d后,与单施硫酸铵处理(ASNⅠ)相比,ASNⅠ+10% HA~ ASNⅠ+20% HA处理可以抑制氨挥发,其中ASNⅠ+20% HA处理抑制效果最佳,日平均氨挥发速率降幅为5.07%。腐植酸经不同改性处理后,按硫酸铵用量的20%与硫酸铵配施培养32 d后,与单施硫酸铵处理(ASNⅡ)相比,ASNⅡ+W400与ASNⅡ+W600处理加剧了土壤氨挥发,土壤氨挥发总量分别增加了50.69%和57.64%;ASNⅡ+OHA处理则明显抑制了土壤氨挥发,氨挥发总量降低了7.84%、日平均氨挥发速率降低了7.66%。分析土壤氨挥发累积量与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相关性,氨挥发累积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铵辅以20%用量且经干燥+过氧化氢氧化改性的腐植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石灰性褐土中氨挥发损失,提高硫酸铵氮素利用率,有利于实现硫酸铵的高效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农业反哺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农民增收。海南农民收入有大幅增加,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海南农民增收的基石仍然在于生产性收入,增收的空间在于非生产性收入,增收的保障在于城乡社会事业、经济发展、要素价格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磷组分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过量施用磷肥导致土壤磷素累积,全磷含量升高,但是有效磷含量往往较低。低分子量有机酸能活化土壤难溶性磷、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为探索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途径,本文综合分析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不同类型土壤磷组分的影响,为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合理施用和土壤有效磷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收集近30年 (1990—2018年) 来国内外发表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文章,建立了831组包含“有效磷 (available-P)”相关内容的数据库。基于Meta分析 (Meta-analysis),定量研究了不同土壤pH、全磷、有效磷含量、不同培养方式和培养时间及不同酸种类 (苹果酸、柠檬酸及草酸等) 和浓度等条件下,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检索论文中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添加浓度在0~1 mol/L范围内。与不施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对照相比,低分子量有机酸可使土壤中钙磷、铝磷、铁磷、闭蓄态磷和有机磷含量分别降低27.1%、21.3%、15.5%、8.22%、5.42%,有效磷含量增加213%。石灰性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可将难溶性八钙磷 (Ca8-P)、十钙磷 (Ca10-P) 转化为可吸收态的二钙磷 (Ca2-P),Ca8-P、Ca10-P含量分别降低8.36%、11.8%,而Ca2-P含量增加7.90%。在全磷含量 < 1 g/kg和有效磷含量 < 20 mg/kg的低磷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分别能使有效磷含量增加331%和343%,增磷效果分别比对应的全磷含量 ≥ 1 g/kg、有效磷 ≥ 20 mg/kg的高磷土壤高107%和189%。在酸性 (pH < 6) 和中性 (pH 6~8) 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分别能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329%和320%,在碱性 (pH > 8) 土壤中其增磷效果仅为56.9%。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难溶性磷具有速效性和时效性,培养第1天土壤有效磷含量可增加257%,之后持续增加,在第10~20天达到最高值372%,20天后增磷效果持续减弱。振荡培养试验条件下,低分子量有机酸能使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334%,高于常规培养试验294%。当低分子量有机酸的添加浓度低于90 mmol/L时,酸浓度越高,其提升土壤磷有效性的效果越好。在所用的低分子有机酸中,草酸和柠檬酸提升磷有效性的效果较好,分别能增加有效磷含量288%和185%。【结论】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土壤难溶性磷的效果受到土壤pH、全磷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也与添加的有机酸类型和浓度及添加的时间有关。低分子量有机酸提升土壤磷有效性的效果,在酸性和中性且全磷含量较低的土壤中较好。在低分子量有机酸添加量 < 90 mmol/L范围内,提升效果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作用的最佳效果出现在添加后的10~20天。添加草酸和柠檬酸对土壤有效磷的提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梨的栽培在我国历史久远,品种繁多,特别是这些年新品种的不断涌现,果农必须从中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品种.湖南靖州名优果树实验推广基地常年从事果树品种的优选工作,现将筛选出的几个梨子新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川沙县蔡路公社种畜场对自繁的赤子爱胜蚯蚓粪进行测定,蚓粪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富有微量元素和活性物质(表1)。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利用工业副产硫酸铵,探究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配施硫酸铵对石灰性褐土中氮素转化及N_2O和CO_2排放的影响。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剂量DMPP与硫酸铵配施后,石灰性褐土中铵态氮(NH_4~+-N)含量、硝态氮(NO_3~--N)含量、土壤pH、N_2O和CO_2排放通量和累计排放量的动态变化,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施硫酸铵的ASN处理在培养的前15天硝化作用强烈,第15天时,土壤NH_4~+-N含量降低了477.28 mg/kg, NO_3~--N含量增高了177.03 mg/kg。添加DMPP可以明显抑制硫酸铵NH_4~+-N向NO_3~--N转化。培养30天后,0.75%~1.75%剂量的DMPP处理的土壤NO_3~--N含量低于ASN处理174.02~177.00 mg/kg,硝化抑制率为94.92%~95.30%,且在0.75%~1.75%浓度范围内未表现出明显的剂量差异效应。各剂量DMPP在试验期间的硝化抑制效果表现较好,其作用时长为30天以上。培养30天时,与空白CKII处理相比,单施硫酸铵T1处理的N_2O和CO_2的累计排放量分别显著增加了975.3%,126.66%(P0.05),而添加了DMPP的T2处理相较于单施硫酸铵T1处理,N_2O和CO_2累计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了76.8%,6.22%(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CO_2排放通量与N_2O排放通量呈正相关关系,土壤pH与N_2O、CO_2排放通量呈负相关关系。硫酸铵与0.75%DMPP配合施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土壤酸化,同时短期内可以显著降低N_2O和CO_2累计排放量(P0.05)。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剪接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机制,在植物发育、抗病和应对环境胁迫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新一代测序技术在植物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植物选择性剪接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本文就此进行了综述,包括选择性剪接占植物功能基因的比例、选择性剪接的类型及其调控机制等内容,并提出了今后植物上的研究重点应放在选择性剪接的功能方面。  相似文献   
10.
As对谷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As对谷子苗期生长的影响及谷子生长的临界浓度,设置As浓度梯度分别为0,2,4,8,10mg/kg,以石英砂为基质,通过培养试验,分析探讨不同浓度As对谷子萌发、苗期生长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浓度的As(4mg/kg)促进谷子萌发,高浓度的As(≥4mg/kg)抑制谷子萌发。当As浓度为2 mg/kg时,谷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其值分别为18.67%,32.00%和19.00%。低浓度的As对谷子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对其有抑制作用,当As浓度为2mg/kg,谷子的株高、根长和地上部鲜重与地下部鲜重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46,7.34cm和0.64,0.16g,随着As浓度梯度增加,地下部鲜重/地上部鲜重先增加后降低,As对根系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大于地上部,谷子幼苗根部的As含量均明显高于地上部,且TF值逐渐减小;当As浓度4mg/kg时,As能促进谷子叶绿素的合成,在As浓度为2 mg/kg时,谷子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显著高于对照28.38%,51.60%,37.06%,As浓度高于4mg/kg时,谷子的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随着As浓度梯度的增加,谷子幼苗的SOD活性不断增强,POD与CAT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均高于对照,As浓度4mg/kg后,CAT活性开始减小;As浓度8mg/kg后,谷子幼苗的POD活性开始减小,表明低浓度的As(4mg/kg)对谷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As(≥4mg/kg)抑制谷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根系对As胁迫的反应更为敏感,抗氧化酶系统(POD和CAT)活性降低。研究可为谷子的抗污染栽培和无公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