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不同日龄、性别、品种鸡均可易感.IB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及我国规定的家禽B类传染病,也是至今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疫病之一.IBV可破坏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促进其他条件性疾病如支原体混合感染以及大肠杆菌等继发感染而提高鸡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四川圆锥小麦地方品种(兰麦)品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16份四川圆锥小麦(T.turgidum)地方品种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0.68%(变幅9.60%~12.98%).赖氨酸含量平均值为0.35%(变幅0.32%~0.41%),沉淀值的平均值为9.91ml(变幅8.0~17.0ml).硬度平均值为12.9秒(变幅12.2~13.5秒)。16份圆锥小麦的粗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和沉淀值都很低,是优质糕点、饼干等专用小麦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时间序列法、耕地动态度模型和统计分析法,对云南省1997~2005年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导致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类型变化以旱地的变化最为明显,而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变化面积处于下降的趋势;其变化除了受人口和经济增长影响外,非农建设、生态退耕、自然灾毁、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等驱动因子对耕地变化也起到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其中,生态退耕因子是导致耕地减少的最主要驱动因子,而土地开发因子是耕地增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四川省宣汉县为例,结合当地的油菜种植背景,分析了当地种植户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度,提出了一定的需求度促进策略,希望对油菜生产的机械化推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云南旱地小麦不同穗型品种减源缩库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剪叶、剪穗处理探讨云南三种穗型的旱地小麦品种的源库关系,结果认为:平地小麦在齐穗后不同剪叶、剪穗处理,其穗部性状变化明显。大穗型品种云麦39不同的剪叶处理其每穗重量和单粒重下降幅度较大,而小穗型品种云麦42和中穗型品种97591与云麦39相比每穗重量和单粒重下降幅度较小;不同剪叶处理的每穗饱粒重也下降,下降的程度依次是云麦39>97591>云麦42。大穗型品种的每穗饱粒数下降明显,而小穗型和中穗型品种的下降较少。对于不同的剪穗处理,大穗型品种的单粒重增加幅度较大,而小穗型品种增加幅度较小,中穗型品种的甚至减少。对于不同穗型品种的穗部性状源库结构调整的反应不同表明:其灌浆过程或光合器官间的相互补偿能力不同,这种不同使不同穗型品种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有差异,栽培管理应该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