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林业   27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唑磷防治马尾松毛虫,鞭角华扁叶蜂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
荔蒲吉松叶蜂(GilpinialipuensisXiaoetHuang),属松叶蜂科(Diprionidae)、吉松叶蜂属(Gilpinia)。1997年秋末,浙江省仙居县原杨府乡大路溪滩的大面积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林突遭荔蒲吉松叶蜂的猖獗危害,其中约3hm2松林被危害致死。1997—2000年全县发生面积623 3hm2,其中近200hm2严重危害。据查,对荔蒲吉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报道甚少。为此,自1997年冬开始了对该虫的分布与危害情况的调查,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摸索探讨。通过近4a的观察与防治试验,基本搞清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1 …  相似文献   
3.
4.
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通过空间分布型参数Kuno指数、聚集指标I、m/指数、扩散型指标Iσ及α、β值分析结果,滞育期幼虫呈聚集分布、个体群。应用空间分布型参数得抽样公式;序贯抽样累积虫量界限林间90%抽样可靠性指标;50条/m2需样地42块,200条/m2需样地22块,350条/m2需样地19块。  相似文献   
5.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前馈网络模型建模方法的分析,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诱集序列的复杂性动态,用前馈网络模型计算的最大Lyapunov指数为0.074 9,说明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诱集序列存在混沌现象,可以用非线性模型预测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诱集数量.  相似文献   
6.
鞭角华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7.
8.
灭幼脲Ⅰ、Ⅲ号防治鞭角华扁叶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在仙居县萍溪林场采用灭幼脲Ⅰ号(每公顷用量150、205、300g)和灭幼脲Ⅲ号(每公顷用量225、300g)防治鞭角华扁叶蜂幼虫,144小时的校正死亡率为92.6%~99.3%。灭幼脲Ⅲ号每公顷用量300g对虫卵孵化抑制率59.4%~76.0%。  相似文献   
9.
基于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混合模型预测马尾松毛虫发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BP网络具有局部精确搜索但易陷入局部极小、粒子群算法具有全局寻优的特点,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训练神经网络的新算法--PSO-BP算法.根据相关系数法、均生函数法及逐步回归法分别选取与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有虫株率相关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和延拓均生函数序列作为样本的输入特征,分别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有虫株率与气象因子和延拓均生函数序列的PSO-BP混合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各PSO-BP混合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当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3个,预报因子数为6个时,3组预留有虫面积的平均预测误差为4.01%;虫口密度PSO-BP混合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9个,预报因子数为4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3.32%;有虫株率PSO-BP混合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9个,预报因子数为4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2.83%.上述3个指标的预测准确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马尾松毛虫的有虫面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方法,选取与马尾松毛虫发生量相关关系密切的8个气象因子作为样本的输入特征,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与气象因子的BP网络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BP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当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5个,输入因子数为8个时,18组有虫面积的平均拟合精度为100%,相关系数为1.0000,2组预留有虫面积的平均预测精度为96.85%,预测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