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基于污泥浓度分区技术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采用筛网(Mesh)过滤组件进行污泥浓度分区(A区和B区)的技术,解决单独MBR系统零剩余污泥排放条件下污泥浓度过高的问题。对此技术进行物料衡算,并从理论上分析A区、B区VSS(XA、XB)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XA随着HRTA值的增大而降低;XB随着R值的增大而降低,且随着筛网出水VSS(XA,B)的升高而增大。当XB维持在固定值时,XA,B随着R的变大而升高;XA随着R的变大而缓慢降低,从理论上证明此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灰渣粒径及净化柱高径比对沼液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生物质灰渣利用和沼液排放引起的污染环境问题,以生物质灰渣为滤料采用自然渗滤对沼液进行了净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灰渣对沼液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粒径是影响灰渣对沼液净化效果的重要因素,灰渣粒径越小净化效果越明显,相同质量灰渣粒径>3 mm时,渗滤速率为4.17 mL/s,出水COD为1 880 mg/L,出水TS为1.46 g/L,COD和TS去除率为58.71%和67.69%;而粒径<0.5 mm时,渗滤速率为0.46 mL/s,出水COD为221 mg/L,出水TS为0.61 g/L,COD和TS去除率达到94.07%和87.16%.净化柱的高径比直接影响沼液流通路径,以COD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时,为获得较好的沼液净化效果,不同粒径灰渣(<0.5、0.5~1、>1~1.5、>1.5~2、>2~3 mm)所采用净化柱的高径比应不小于1.34、2.3、2.68、5.01、10.66,此时对应出水COD值分别为236、276、305、315、342 mg/L,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4.82%、93.94%、93.3%、93.08%和92.49%,出水水质接近农田灌溉用水要求.不同粒径(<0.5、0.5~1.0、>1.0~1.5、>1.5~2.0、>2.0~3.0)灰渣对沼液的最大的过滤能力分别为9~10、10~11、8~9、4~5、3~4 mL/g.  相似文献   
3.
王素兰  崔燕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2943-12945,12982
概述了橡胶籽粕中氰苷的结构与性质,介绍了其测定方法(包括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以及微生物脱氰苷的方法(如坑埋法、瘤胃液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固体发酵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自主研制一种次毫米过滤组件以实现高浓度污泥的折中分离。[方法]以获得平均浓度2.0~4.0 g/L污泥为目标,研究了5种不同孔径(0.10、0.30、0.47、0.80、1.00 mm)的组件对次毫米过滤的平均通量及滤出液污泥浓度(MLSS)的影响。[结果]不同孔径的组件均可实现不同程度的污泥分离。组件孔径由0.10 mm增大到1.00 mm时,平均通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孔径0.80 mm时达到最大值,为353.7 L/(m2.h)。就试验目标而言,孔径0.47 mm的组件效果最佳,运行40 min后得到平均污泥浓度为3.1g/L,对应的平均通量为282.3 L/(m2.h),为膜运行通量的30~60倍。[结论]组件孔径对滤出液MLSS及过滤通量的影响较大,0.47mm孔径的组件较符合污泥折中分离的需要,且在该组件孔径下滤出液MLSS随时间的变化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热动力学模型在细菌生长中的应用及微生物热动力学研究现状,并展望了生物热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