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7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半岛典型流域果园与旱地景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台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02年9月9日的ETM影像为信息源,结合地面考察,在3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景观百分比、斑块密度、周长-面积分维数和斑块凝聚度,对烟台市16个典型流域的果园与旱地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园在各流域中的面积比重较小,旱地面积占绝对优势;但果园斑块数量多。对各种景观指数比较表明,旱地的平均景观百分比明显高于果园景观,果园景观的平均、最大及最小斑块密度均明显高于旱地景观,两种景观的周长-面积分维数相差不大但斑块凝聚度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山东半岛丘陵区典型流域影响河流径流的人文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技术根据1:250 000地形图生成DEM,确定出大沽夹河流域.通过选择烟台市大沽夹河流域内人口数量(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国内生产总、各产业总产值(第一产业总值、第二产业总值、第三产业总值)等6个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了各因素对径流量的影响.关联分析表明,各因素与径流量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715 59、0.770 47、0.705 65、0.724 79、0.699 24、0.694 82,对关联程度进行排序为:非农业人口>第一产业>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并由此讨论了烟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沿海滩涂区域农渔业国土利用空间进行布局优化,是推进我国“蓝色粮仓”建设和促进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南部滩涂围垦地区为例,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揭示了研究区1995—2020年滩涂主要农业种植和海水养殖等农渔业空间利用格局演变特征,并将生态适宜性评价、生态网络构建与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相结合,模拟预测2035年不同发展情景下滩涂农渔业主要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并提出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建议。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滩涂农业种植与海水养殖利用总面积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由 1995 年的 924.62 km2增长至 2004 年的 1 224.96 km2,2004 年后规模开始缩减,2020 年缩减至1 129.38 km2;水田和养殖池塘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较为明显,旱地空间聚集度增加,海域开放式养殖向远离海岸方向逐渐扩张,滩涂区域主要农渔业利用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陆海梯度分异特征;滩涂农业种植和海水养殖现状分布的生态适宜性较好,但是农业种植未来增长空间受限,滩涂池塘养殖和开放式养殖仍有一定空间发展潜力。严格的湿地生态保护措施限制了滩涂农渔业利用空间的增长;在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农渔业发展情景下滩涂农业种植与海水养殖土地利用规模会有明显增加,但需要重点关注未利用土地的合理开发、滩涂陆海生态连通性的提升和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的应用推广。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三角洲滩涂农垦区农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崔步礼  常学礼  陈雅琳  董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49-2550,2552
分析了山东省东营市1983~2002年粮食产量变化情况。通过选取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动力、化肥施用量、农业人口等7个因子,分别采用单因子关联分析和多因子PCA分析,揭示了东营市影响粮食产量变化因素的内在联系。单因子分析表明:气温、播种面积、化肥用量、机械动力、农业人口等5个因子与粮食产量的关联程度极显著(在0.01水平),关联系数>0.586。PCA分析表明,气温、化肥用量、机械动力及农业人口作为第一主分量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占有分析因子贡献率的50.99%,降水量、蒸发量与播种面积作为第二主分量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占有分析因子贡献率的21.18%。第三主分量表现在播种面积,贡献率为12.93%。  相似文献   
5.
以达拉特旗中部沙丘为研究区域,在3S技术支持下解译达拉特旗1987,1995,2000和2003年4期遥感影像,获得4个年份的沙漠化动态数据,运用滑动平均法探讨了沙漠化发展演变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该地区近20a来,沙漠化土地处于逆转—发展—逆转的过程中。1995—2000年间,是该地区沙漠化动态变化最大的时期,沙漠化驱动力的累加效应表明,人口数量与牲畜量对沙漠化的累加效应均很明显,且人口数量对沙漠化的累加效应要高于牲畜量;年均风速对沙漠化的累加效应在各个时间尺度均很显著,年均温在大于2a的时间尺度上对沙漠化的累加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王选耀  崔步礼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502-4503
从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的研究热点出发,在3S技术的支持下探讨了校园地下管网的设计。通过从系统结构、数据采集、数据库设计、系统实现等环节完整地对校园地下管网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校园地下管网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山东半岛流域面积对果园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台市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分类和地面调查为斑块属性引导,在3S技术的支持下,对2002年9月9日的ETM影像进行解译分析,选取果园总面积、斑块数、形状指数和斑块凝聚度等景观指标,对烟台市14个典型流域的果园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各流域的果园景观的总体特征。结果表明:果园总面积(CA)、斑块数量(NP)和景观形状指数(LSI)与流域面积和流域形状指数的关联程度极为显著(在0.01水平上),关联系数分别为0.960和0.694。果园景观斑块凝聚度(COHESION)与流域面积的关联程度较显著(在0.05水平上),关联系数为0.608;果园斑块数量(NP)与流域形状指数的关联程度较显著(在0.05水平上),关联系数为0.549。各因子与流域面积及流域形状均呈正相关的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达拉特旗中部的展旦召苏木为研究区域,以达拉特旗1987、1995、2000和2003年四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得1987~2003年来沙漠化动态变化数据,分析了展旦召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的沙漠化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近20 a来,沙漠化土地处于逆转-发展-逆转的过程中;半固定沙丘面积变幅最大,而流动沙丘面积变幅最小;就斑块数量而言,近20 a来,沙漠化土地斑块数量大体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流动沙丘的斑块数量呈现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而其余类型的沙漠化土地斑块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沙漠化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中,定量描述了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风速、年平均降水量、人口、牲畜数量等因子对沙漠化的影响,在各种影响因子中,人口、牲畜量和年均风速对沙漠化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选取江南丘陵典型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区整体、不同等级斑块及土地利用类型等3个层面,探讨了斑块数量、面积、形状等量化指标对目视解译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解译尺度增大,斑块数量在3个层面上均呈减少趋势;分布较广的丘陵水田、平原水田和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呈减少趋势;研究区整体、小斑块和各土地利用类型(河渠类型除外)的平均分维数均呈增大趋势.随解译尺度增大,分布于丘陵区且斑块面积较小的丘陵水田、丘陵旱地、湖泊、居民地及草地主要被解译为林地,平原区面积较小的平原旱地、河渠、滩地、居民地及林地斑块主要被解译为平原水田.分析尺度对目视解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小型斑块损失上,对大型斑块影响不显著.若将损失精度控制在小于5%,居民地、湖泊等面积较小的土地类型的解译尺度需在1∶10万以下,草地可扩至1∶20万,平原旱地可扩至1∶30万;而对于面积大的丘陵水田和林地类型,解译尺度可放到1∶50万,精度损失小于3.9%.  相似文献   
10.
采用3S技术,根据1:250000地形图生成DEM,确定出大沽夹河流域的边界,以烟台市1986年、1992年和2000的ETM影像为基础信息源,分析了1986-1992年和1992~2000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建立了两个时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986-1992年间,果园和居民地分别增加了14286.99hm^2和5363.63hm^2,仅农村居民地与城镇分别增加了100%和138.10%。其中,由农田转化为果园的面积最大,为10754.35hm^2,占果园增加量的75.27%,而居民地主要由果园和农田转化而来,其中842.40hm^2是由果园转化而来,4093.14hm^2是由农田转化而来,分别占居民地增加量的15.71%和76.31%;与此同时,农田和有林地的面积却分别减少了14108.46hm^2和9383.13hm^2,分别主要转化为果园、有林地和农田,仅水浇地就比1986年减少了23%。1992-2000年间,果园的增幅比1986-1992年间增大,居民的增幅降低,有林地的减幅却比1986~1992年间明显增大,减少了25.54%。两个时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分别呈线性回归关系和对数回归关系,1986-1992年这一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与降雨量的变化是同向的,而1992-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的需求降低,有利于径流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