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为探究适宜于南方丘陵红壤旱地玉米间作大豆合理的带宽、行比田间配置种植模式。【方法】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1)玉米间作大豆带宽2 m,行比2∶2;(2)带宽2.4 m,行比2∶3;(3)带宽2.4 m,行比2∶4;(4)带宽2.8 m,行比2∶3;(5)带宽2.8 m,行比2∶4;(6)玉米净作(等行距栽培,行距70 cm);(7)大豆净作(等行距栽培,行距50 cm),每个处理种2带,重复3次。【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同带宽、不同行比处理的玉米株高均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玉米播种第75天时带宽2.4 m、行比2∶4的株高最高,为198.33 cm;玉米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生长后期带宽2.8 m、行比2∶3的玉米叶面积指数相比于其它处理均表现为最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呈不断增长趋势且变化大致相同,播种后90 d时,带宽2.4 m、行比2∶4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为11 568.61 kg/hm~2,带宽2.4 m、行比2∶4的玉米产量最高,为6 977.78 kg/hm~2。【结论】带宽2.4 m,行比2∶4田间配置协调了个体与群体的矛盾,使得植株的株高最高、秃尖长最小、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产量最高,为玉米间作大豆较好的田间配置种植模式,可为江西红壤旱地玉米间作大豆种植田间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增密后对带状套作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分别设置种植模式、密度、施氮量三因素裂区田间试验,主因素为种植模式:带状套作玉米(A1)和单作玉米(A2),副因素为种植密度:60 000(B1)和75 000株/hm2(B2),副副因素为施氮水平:0(C1)、225(C2)、300(C3)、375 kg/hm2(C4),连续2年的短期定位大田试验,测定并分析各生育时期2种种植模式下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密度从60 000增至75 000株/hm2,单作和带状套作玉米分别增产5.36%和5.87%,带状套作玉米增产幅度较单作玉米高8.69%;在2种密度条件下,带状套作玉米施氮量达到300和375 kg/hm2时,产量较不施氮处理增加15.94%和14.28%,单作玉米施氮量达到225和300 k...  相似文献   
3.
间套作是一种充分利用光、温、水和土壤资源,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的集约化农业栽培技术,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玉米-大豆间套作是在我国应用较早、在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大豆间套作种植模式,以玉米为主的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在现代农业生产占据重要位置.经过多年农业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表明,合理的间套作种植模式有助于提高作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