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富阳 《中国林业》2013,(18):59-59
春末夏初,万物勃发。喜闻明日将登浙江“小黄山”——干亩田.因心早有所往,故夜不能寐。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主要矿质元素、种仁脂肪和脂肪酸的变化特征,以40年生山核桃为试材,对果皮和种仁中氮、磷、钾、钙、镁等主要矿质元素、种仁脂肪和脂肪酸进行了分析测定,并探讨了各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核桃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干物质总质量没有显著增加,但果皮干物质大量向种仁转移,其中8月5-20日是种仁干物质快速积累期(从0.62 g·粒-1增长至1.34 g·粒-1)。钾大量从种仁向果皮转移,种仁钾质量分数从8月5日的11.71 mg·kg-1降至9月6日的3.44 mg·kg-1,而果皮钾质量分数从5.70 mg·kg-1升高至9.18 mg·kg-1,种仁与果皮中钾质量分数存在消长变化,拐点为8月17-20日;种仁氮、磷、镁质量分数均高于果皮;果皮和种仁中矿质元素质量分数有一定的相关性。种仁脂肪质量分数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上升,8月5-10日是脂肪快速积累期(从243.20 mg·g-1上升至586.02 mg·g-1)。油酸、亚油酸、棕榈酸是种仁充实过程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三者占脂肪酸总量的92.33%~97.50%。脂肪与棕榈酸和亚麻酸极显著负相关(P < 0.01),与油酸显著正相关(P < 0.05);具有相近或相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存在较高的负相关关系,其中油酸与亚油酸和亚麻酸极显著负相关(P < 0.01)。氮、钾是山核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矿质营养,种仁氮、钾与脂肪酸组分的相关性最高。因此,丰产优质栽培建议施好果实膨大肥。  相似文献   
3.
干湿循环下云南非饱和红土土—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红土为研究对象,以脱湿、吸湿引起的干湿循环作为控制条件,考虑初始干密度(1.20,1.25,1.30g/cm3)、初始含水率(30.0%,33.0%,36.0%)、预固结压力(0,50,100,200kPa)、过筛粒径(0.5,1.0,2.0mm)等影响因素,通过压力板仪法,研究干湿循环下云南非饱和红土的土—水作用特性。结果表明:干湿循环过程中,不同影响因素下红土的基质吸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其土—水特征曲线呈直线型或"倒J"形,其脱湿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快速脱湿、缓慢脱湿、稳定脱湿3个阶段,对应的吸湿变化过程也可以分为快速吸湿、缓慢吸湿、稳定吸湿3个阶段。相同基质吸力下,随初始干密度、初始含水率、预固结压力的增大,红土的含水率增大;随粒径的增大,红土的含水率减小。初始干密度、预固结压力、粒径(0.5mm除外)影响下的红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可采用幂函数关系进行拟合,不同初始含水率、粒径0.5mm时的土—水特征曲线可采用线性函数关系进行拟合。红土脱湿过程的含水率高于吸湿过程的含水率,脱湿—吸湿过程中的土—水特征曲线存在滞后现象,其实质在于干湿循环作用下红土具有孔隙效应、瓶颈效应、角度效应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黑龙江省半干旱区谷子产量的影响,文章以黑龙江省主栽的优质谷子品种嫩选1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其中设密度为主处理:分别为40、50、60、70万株·hm-2;氮肥(纯氮)施用量为副处理:分别为0、80、120、160 kg·hm-2。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及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3个因素对谷子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 <0.01)。留苗密度为60万株·hm-2,同时氮肥施用量为120 kg·hm-2时,谷子产量最高,可达5 760.3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密度与氮肥互作处理(P <0.01)。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采用尼龙网袋翻埋法进行连续三年秸秆腐解试验,研究寒地半干旱地区水稻秸秆腐解规律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秸秆腐解进入停滞期;每年6月至9月翻埋到水田中的秸秆进入快速腐解期。秸秆腐解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整体表现为快-慢-慢的升高过程。秸秆还田1a时,秸秆腐解率大幅度提高,腐解率达44.3%;秸秆还田2a时,秸秆腐解率提高相对减慢,其腐解率为19.5%;秸秆还田3a时,秸秆腐解率变化趋于平缓,秸秆腐解率为5.7%。  相似文献   
6.
液化石油气(LPG)储罐在湿硫化氢环境中可能产生HB、HIC、SSCC和SOHIC四种开裂形式的氢腐蚀,而TSG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只提及一部分开裂形式的评级方法。分析了湿硫化氢环境中不同氢腐蚀形式的产生原因;提出LPG储罐检验后,HB、SSCC、SOHIC应独立进行安全等级评定,HIC可根据其在压力容器壁厚方向的发展状况,参考HB或SOHIC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南繁育种的选择优势,分别将6种寒地粳稻品种种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海南省三亚市,对其生育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寒地粳稻品种于海南种植表现生育期明显缩短。因此,水稻育种过程中,生育期的确定应在黑龙江省进行严格选择。株高和叶片数减少,分蘖力降低,穗长、穗粒数各品种表现不一,千粒重下降,而穗形、粒形、芒型变异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LiquiTOC仪对黑河、哈尔滨、公主岭三个地区近30年长期定位施肥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及其各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DOM分子质量<1 ku组分比例,OM>MNPK>CK>NPK处理;DOM分子质量>1 ku组分则表现相反的趋势.此外,与不施肥处理(CK)比较,施用有机肥(OM)土壤DOM中小分子质量的富里...  相似文献   
9.
10.
置于某真空精馏塔顶的冷凝器壳程筒体通过大开孔接管与塔体相连,冷凝器管束偏心布置,使得该结构的稳定性计算与评价异常困难。利用有限元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简化分析计算,发现在外压作用下,冷凝器壳程筒体大开孔对结构的稳定性并无不良影响。但在管壳程温差载荷作用下,开孔结构的抗偏心轴压失稳能力却明显降低,失稳主要发生在大开孔孔边两侧。参照ASME BP Code VIII-2对组合载荷作用下外压圆筒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发现冷凝器壳程筒体大开孔结构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在大开孔孔边两侧增加纵向加强筋可有效提高结构的抗失稳能力,使其满足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