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羊肚菌是一类珍贵的食(药)用菌,近年来,科技工作者已逐渐掌握了羊肚菌的纯人工栽培技术,种植规模及效益稳步提高。但在栽培过程中也存在着栽培技术混乱、菌种来源不明、产量不稳等问题。本文作者从菌种分离与培养、播种、"外援营养袋"补料、栽后田间管理(菇前管理、出菇管理)、采摘和加工及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羊肚菌在毕节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羊肚菌的科学研究及产业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辣椒是毕节市特色优势作物,为推进产业化发展,针对当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新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并集成多项技术进行示范推广,总结提出了一套辣椒"五化"栽培关键技术,即:品种优良化、栽培规范化、管理现代化、施肥科学化、收获加工标准化,形成了一套符合本市气候特点的辣椒生产加工技术支撑体系,使辣椒在栽培和加工上更具规范,为辣椒产业化开发及推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开发利用黔西北地区资源,确保山区优质灵芝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多样性,我们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研发鹿角灵芝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作者根据鹿角灵芝菌株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气候特点,从生产季节安排、栽培配方、菌丝体培养、出芝管理等方面,探索黔西北地区鹿角灵芝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是我国的四大食辣省份之一,辣椒种植面积位居全国首位,辣椒产业已成为贵州省十二大特色产业之一。大方皱椒作为贵州辣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作用尤为突出。本文结合当地百姓的种植习惯,对大方皱椒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有效提高大方皱椒产量及品质,为大方皱椒以及贵州省辣椒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行田间晚疫病抗性评价,利用SNP分子标记分析马铃薯抗晚疫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分离基因组内可能影响马铃薯晚疫病抗病性状的遗传区段,为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种质创新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晚疫病抗性评价。利用dd-RAD技术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并分型SNP标记。利用Admixture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结构,GCT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fastTree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stacks程序包中的populations命令计算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vcftools程序计算选择性消除参数,Clustal Omega程序比对氨基酸序列,MEGA6绘制氨基酸序列进化树,GEMMA 0.98.1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CMplot程序绘制QQ图和曼哈顿图。【结果】通过对马铃薯种质资源多年多点田间晚疫病抗性进行鉴定,得到101个抗晚疫病的品种(系)及21个感病品种,并对它们进行dd-RAD简化基因组测序,通过对比参考基因组,共检测到分布相对均匀的8 697 602个SNP。通过种群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将这些种质资源进一步划分为6个群体。6个群体之内的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值(π)为0.2055—0.2572,之间的群体分化指数(Fst)为0.156909—0.187336,说明这些种质资源存在较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6个群体内期望杂合度(He)为0.187—0.2297,观测杂合度(Ho)为0.0829—0.1186,6个群体内的观测杂合度均小于期望杂合度,并且6个群体内的近交系数(Fis)范围为0.2412—0.3554,说明在选育这些种质的过程中存在近交现象。分析可能影响晚疫病抗性的马铃薯基因组遗传区段,以20 kb为窗口,5 kb为步长,在基因组相同位置,分别计算不同抗性种质间π值比值和Fst值,进行选择性消除分析,选择π值比值最小的5%及Fst值最大的10%的745个遗传区段进行分析,遗传区段中共包含507个基因,其中,有4个NBS-LRR类基因。利用群体SNP和马铃薯种质的不同晚疫病抗性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有9个SNP与抗病性状高度相关,其周围50 kb的基因组范围内,有69个基因,其中15个基因预测参与到应激反应,12个基因预测参与清除过氧化物自由基过程。【结论】dd-RAD简化基因组测序可以在马铃薯基因组中分型获得数量较多、分布相对均匀的SNP标记。马铃薯田间抗晚疫病种质资源拥有较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但在其选育过程中存在近交现象。选择性清除和关联分析有助于分离影响晚疫病抗病性状的遗传区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晚疫病抗病种质资源的晚疫病抗病基因,为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种质创新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马铃薯抗感晚疫病材料(广谱晚疫病抗性材料野生种Solanum demissum品系cs47)和易感材料(卡它丁、大西洋、底西瑞)间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O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Clustal Omega程序比对氨基酸序列,MEGA6绘制氨基酸序列进化树。【结果】利用马铃薯抗病种质资源cs47筛选得到PGSC0003DMP400045185、PGSC0003DMP400015105和PGSC0003DMP400015107共3个潜在的晚疫病抗性基因,与3个易感晚疫病品种比分别有6 084~6 547个和6 264~6 316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和显著下降。在显著差异表达水平的基因中,3个cc-NBS-LRR类基因和已克隆的晚疫病抗性基因拥有类似的蛋白结构域。【结论】广谱晚疫病抗性材料野生种S.demissum品系cs47含有PGSC0003DMP400045185、PGSC0003DMP400015105和PGSC0003DMP400015107共3个潜在的晚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