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环境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而环境地学课程是环境科学的专业基础课,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已不能跟上环境科学知识的前沿,有必要对环境地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该文提出了环境地学课程改革的对策,包括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实习、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利用等,使环境地学的课程更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高校《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整教学内容、引入虚拟实验室、改进考核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教学改革中可行的创新思路和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分良家庭农场以发展大棚甜瓜种植为基础,逐步形成集瓜果蔬菜种植、新品种培育、订单生产、观光采摘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农场依托专业的技术团队、良好的产品品质、稳定的销售渠道,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大棚甜瓜种植,进一步壮大了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规模,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4.
旱作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农作物都不适合生存在较为干旱的环境中,而马铃薯是一种抗干旱能力较强的农作物,具有全年可播种的特点。但是如果在较为干旱的地区播种马铃薯,其产量就会明显下降,不利于种植户收益的提高。针对这一情况,要想切实提高干旱环境中马铃薯的产量,就需要种植人员积极探究可提高其产量的新种植方法。而旱作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出现,为干旱环境中马铃薯产量的显著提高开辟了新途径。就旱作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5.
石头口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护坡是目前国内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对坡面植被恢复效果的评价却没有统一公认的标准。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通过调查研究,建立了边坡生态护坡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土壤—植被系统质量和景观质量为构建主体,并在大类指标内又划分出各自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亚类指标。评价标准将工程效果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这些指标较为合理地反映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征与本质。最后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将该指标体系用于赤峰—通辽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生态护坡工程不同标段的1个工程边坡效果的应用评价中,评价结果与实际观察情况相吻合,说明该指标体系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工程效果状况及系统功能的持续能力,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世纪1号大豆系从一个高秆,不分枝,属有限结英习性大豆品种中经自产分离,选择一株典型变异株,历经7年选育而成。具有早熟、丰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病、耐湿、 耐低温、分枝性强、扇形等特性,每667m^2产量400kg,全生育期120d,需有效活动积温2400℃,适应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早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温海军  刘喜琴  孙立强 《种子》2004,23(6):79-80
世纪一号大豆系从一个高杆,不分枝,属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中经自交分离,选择一株典型变异株,历经七年选育而成.具有早熟、丰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病、耐湿、耐低温、分枝性强、扇形等特性,单产400kg/667m2,生育期120d,需有效活动积温2 400C,适应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早春种植.  相似文献   
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我国乡村文明建设己初见成效,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然而,随着乡村建设步伐加快,存在村落与村落之间逐渐类同化,自身空间特色逐渐丧失;乡村特色空间更新的观念趋同于城市更新概念,缺少对自身空间价值的判断等问题。为探讨乡村特色空间在设计中因地制宜的建设规划和具体可实施的方法,以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对河南省新郑市焦沟村(包含戴寨村、仲寨村、东云湾村3个自然村)的乡村空间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从产业、生活、生态空间建设方面探讨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为下一步乡村建设中乡村特色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松嫩中部草地退化对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草地退化演替中植被群落和土壤特性的变化可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松嫩草地轻度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LCC]、中度退化[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群落,AHC]、重度退化[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PDC]和极度退化[碱蓬(Suaeda glauca)群落,SGC]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均随草地退化演替发生了显著变化,羊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3种植被退化演替阶段。草地退化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明显影响。土壤容重表现为羊草群落野古草群落碱茅群落碱蓬群落;羊草群落土壤紧实度小于碱蓬和碱茅群落。羊草群落和野古草群落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碱蓬群落和碱茅群落(P0.05)。土壤全磷含量以羊草群落最高,野古草群落含量最低;羊草群落的土壤速效N和P显著高于碱茅群落和碱蓬群落(P0.05),而碱茅群落土壤速效K含量最高。草地退化演替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特性,进而改变了土壤理化性状,甚至加剧了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长期梨树种植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砀山县良梨镇共12个年限的梨树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果园附近农田土壤为对照,分析不同梨树种植年限土壤(0~20 cm)的团聚体粒级分布、土壤及各团聚体组分有机碳含量的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呈先上升后略有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种植150 a处取得最大值达到798.8 g/kg。梨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较对照农田土壤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1.45倍和2.24倍,而微团聚体(<0.25mm)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各个年限梨园土壤有机碳主要由大团聚体贡献,贡献率为68.06%~98.78%,相较农田土壤(39.76%)贡献率提高28.3%~59.02%;微团聚体的贡献率随着年限的增加而下降,表明梨园的长期种植促使有机碳从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分配。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至稳定趋势。表明梨园种植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