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黄瓜表皮毛基因Tril转入黄瓜‘新泰密刺’品种,并研究了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卡那霉素(Kan)分别对再生和转化苗筛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瓜‘新泰密刺’转化中,Kan抗性苗出芽率为9.67%,生根率为3.67%,转化株阳性率为0.33%;分化培养基中6-BA适宜浓度为0.5 mg/L,出芽率最高(76.33%),平均出芽天数最短(19.66 d);生根培养基中Kan浓度为60 mg/L时筛选效果最好。3种筛选方式的研究表明,仅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Kan(60 mg/L)筛选,其转化周期最短(45 d),阳性率最高(达4.0%)。  相似文献   
2.
以矮生型梨试管苗为试材,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外源油菜素内酯(BR)(0.001、0.010、0.100、1.000mg/L),以不添加BR为对照,观察其对矮生梨试管苗生长的表型效应,以探讨矮生梨的矮生特性与外源BR的关系。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外源BR可明显促进矮生梨茎的高度和其节间长度的增加;另外,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发现,1.000mg/L BR处理可明显促进矮生梨试管苗茎和叶脉维管束的分化,提高叶肉细胞的密度和角质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3.
白粉病是黄瓜生产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pm5.1和PM5.2是黄瓜上的2个白粉病抗性位点,本文对7份不同抗病基因型的黄瓜自交系进行了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并开展了黄瓜白粉病菌侵染过程的研究,对侵染后12、24、72 h的萌发率、菌丝形成率及菌落形成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基因型为PM5.1PM5.1 pm5.2pm5.2时,黄瓜病情指数最高,表现为高感白粉病;当基因型为PM5.1PM5.1PM5.2 PM5.2和pm5.1pm5.1pm5.2pm5.2时,表现为中感白粉病;当基因型为pm5.1pm5.1PM5.2PM5.2时黄瓜自交系病情指数最低,表现为抗白粉病。分生孢子在抗、感黄瓜自交系植株叶片上均能萌发,但只能在感病黄瓜材料上完成整个无性生长周期,产生分生孢子。此外,黄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在感病材料上的萌发率、菌丝形成率及菌落形成率均高于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