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异型性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温高湿人工老化的处理方法,测定了不同老化时间后种子发芽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人工老化处理时间增加少花蒺藜草M型种子发芽率呈快速线性下降趋势,处理末期发芽率降至25%,而P型种子发芽率下降趋势平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未老化种子相比降幅达56%、19%和74%,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相反,处理期内呈上升趋势。异型性种子间生理响应存在显著差异,M型主要通过调控SOD和POD活性,P型种子主要通过调控CAT活性减少生理损伤,M型MDA含量高于P型。少花蒺藜草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氧化损伤累积,种子逐渐失活,而异型性种子应对老化的生理响应特征差异意味着少花蒺藜草在繁殖输出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一定程度上为其成功入侵多种生境提供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通辽市大力推广的无膜浅埋滴灌节水技术,在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为建立完整的节水技术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玉米节水高效种植模式,设置4个不同灌水量处理,通过测定玉米生长指标和产量,测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生育期有效降雨量(≥5 mm)为284.4 mm,单次滴灌量30 mm (总灌溉量189 mm)的处理,玉米各项生长指标表现最好,有效穗粒数、百粒重、产量等指标高于其它处理,经济效益提高较显著,是适宜的灌溉水量处理。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沙地植物的生态及分布区型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汇  高凯  周立业  田迅 《草业科学》2018,35(2):311-322
为调查科尔沁沙地草原近年来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生态特征,以反映该地区环境变化和植物生态适应性。本研究于2013年8月选取科尔沁沙地共56个样地,对样地植物按典型的科、属、种分类系统和株生长型、根生长型、Raunkiaer生活型、水分生态型及分布区型进行调查和分类,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具有典型的地面芽植物气候、中旱生生境条件、植物分布区系结构复杂的特征,共发现121种植物,隶属于31个科,6个株生长型,5个根生长型,6个生活型,5个水分生态类型和13个分布区型。其中,禾本科最多,占23.1%;菊科和豆科分别占22.3%和11.6%。株生长型结构以直立型种类最多,占37%;分枝型和丛生型分别占30%和19%。根生长型结构以直根型的种类最多,占61%;刷状根型和根茎型分别占22%和15%。生活型结构以地面芽植物种类最多,占35%;一年生植物和地面-地下芽植物分别占26%和14%。水分生态型以中生型植物种类最多,占44%;旱生型和中旱生型分别占26%和23%。分布区型结构中,蒙古-东北-兴安-华北分布区型(Mo-N-D-C)的植物种类占据首位,达30%;接下来是蒙古分布区型(Mo)和蒙古-东北-华北(Mo-N-C)分布区型,分别占18%和10%。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草原目前处于生态恢复的早期阶段,植物区系较复杂,水分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有利于该地区植物正向演替,但表层土壤生态环境依旧脆弱,一年生植物数量占绝对优势,应继续加强草地管理,合理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