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杨树林带木材纤维长度变化规律及其在经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探讨农田防护林合理经营的最佳途径,本文从林带木材生物学特性研究入手,针对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不同品种、不同立地、不同行位和不同年龄木纤维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林带木纤维长度的变化主要受品种和年龄的影响,与林带特殊生境无显著相关;通过林带纤维长度频率分布和木纤维长度与年龄相关关系的分析,建立了一系列相关模型,据此得出了林带木纤维长度相对稳定的年龄;该年龄即为农田防护林带开始进入全面有效防护农田状态时的年龄,此时林带所达到的树高可作为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的成林高。由此为农田防护林带的经营提供了可靠的木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1988年5月对辽宁省西部朝阳低山丘陵区农防林进行调查研究的总结。以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经验总结为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对灾害因子的定量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在本区营造农防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证实了采取树种选择、按标准选用苗木、带内配置,特别是灌水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造林“三率”。因此,采用以抗旱保湿为核心的“三大一深”造林技术是与本区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成功经验;经评价预测低山丘陵农防林效益值可观,20年生的杂交杨和白榆(Ulmus pumila)林带累积效益值将分别高达41100¥/ha和58698¥/ha。  相似文献   
4.
<正> 东北西部内蒙东部是我国农田防护林营造历史最久、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到目前为止,造林保存面积达405万亩(据林业部1978年统计资料),其中接近一半已经郁闭成林,庇护农田面积达4500多万亩,几乎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科研活动,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今后三北地区的防护林规划和建设都是  相似文献   
5.
<正> 1 建设综合防护林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随着各种灾难性生态问题在全世界范围的普遍出现,一个以现代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设应运而生。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林业生态工程,以其特有的优势—多功能性、可再生性而被广  相似文献   
6.
从水量平衡角度探讨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合理密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从水量平衡角度,分析了可供不同年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利用的有效水量;在保证土壤供水充足的条件下,估算出不同年龄单株樟子松的年蒸腾水量,据此推算出不同年龄单株樟子松的合理水分营养面积及合理密度,为建立稳定的沙地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最后讨论了该结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