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9-cis-epoxycarotenoid dioxygenase, NCED)是ABA生物合成的限速酶。诸多研究表明NCED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与ABA含量显著相关,在种子休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草果AtNCED基因的序列特征和功能,本研究以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rie)种子转录组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一个AtNCED基因。该基因全长2 372 bp,包含一个1 830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编码61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AtNCED基因编码的蛋白在N-末端包含典型的叶绿体转运肽序列,在催化结构域含有4个高度保守的组氨酸残基。AtNCED蛋白与芭蕉科马来西亚蕉同源性较高,与其他单子叶植物处在同一进化分支。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AtNCED基因表达量随着层积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该基因可能正向调控种子休眠,在草果种子休眠诱导与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地,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了pBI121-AtNCED过表达载体,并转化至农杆菌EHA105。该研究结果为弄清ABA激素信号在种子休眠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扦插温度、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对罗汉果组培苗扦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活因子和长势因子分别为第1、2主成分,2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在77%以上;扦插温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对扦插苗的影响较大,扦插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影响次之。扦插效果最佳组合为吲哚丁酸200 mg/L+25℃+细河砂。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基质对青天葵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蔗渣、锯末、菇渣等不同基质为试材,以土壤为对照,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药用植物青天葵生长的影响,并测定叶片POD、CAT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以筛选出适合青天葵无土栽培的基质。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基质对青天葵叶长、叶宽、根长等生物量具有不同的效应,4种试验栽培基质中,菇渣∶木糠∶蔗渣配比1∶1∶1作为基质时效果最好,可适用于青天葵无土栽培。  相似文献   
4.
以广豆根幼苗为试材,采用不同质量浓度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胁迫处理广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幼苗60d后,测定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探讨山豆根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理,观测广豆根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经不同质量浓度PEG-6000胁迫后,广豆根MDA的含量显著提高,几种保护酶活性在不同浓度干旱胁迫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正常水分处理;在15%处理下CAT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着PEG浓度的增加,SOD活性表现出一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肿节风炭疽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病害发生后对药材质量的影响,采用柯赫氏法则验证菌株致病性,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鉴定;参照2010年《中国药典》HPLC方法测定肿节风主要活性成分异嗪皮啶的含量。结果表明:肿节风炭疽病的病原菌为Colletotrichum dematium,肿节风为其新记录寄主。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生孢子的适宜温度为24~28℃,pH值为5~9;肿节风炭疽病病情指数达到50~60时植株鲜重显著降低,当病情指数达到60~70时异嗪皮啶含量开始显著下降;表明肿节风炭疽病发生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药材质量下降,田间病害病情指数大于60时,药材不适宜应用。  相似文献   
6.
DNA甲基化是植物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之一,在响应逆境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有关镉胁迫下植物DNA甲基化水平变化的报道甚少。本研究以红麻P3A为材料,采用水培法对幼苗进行300μmol L-1的CdCl2处理,测定幼苗农艺性状及镉含量;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分析镉胁迫下根系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回收甲基化差异片段并克隆测序,采用qRT-PCR技术对DNA甲基化差异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CdCl2胁迫显著抑制红麻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根表面积以及全鲜重。对照及镉处理下幼苗根系的DNA甲基化率分别为62.78%、68.23%,其中全甲基化率分别为37.50%、36.36%,半甲基化率分别为25.28%、31.87%,表明镉胁迫显著提高红麻幼苗根系的DNA甲基化水平。qRT-PCR分析表明, 7个与抗性密切相关的DNA甲基化差异基因也存在表达量的差异,推测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在响应红麻镉胁迫中发...  相似文献   
7.
8.
1989~2009年中药材山豆根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情报学角度,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1989—2009年我国中药材山豆根研究文献的分布特点及研究现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中药材山豆根的研究较早,研究内容较为广泛,期刊分布较为分散,未形成中药材山豆根核心研究机构和核心期刊群。今后应加大在质量分析和检测、生态生物学、产品开发、栽培技术、组培快繁等方面的研究力度、深度和广度,并加强对山豆根病虫害、结荚相对较少等生理生态问题的研究,为山豆根的人工栽培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绍嫦  白隆华 《种子》2012,31(8):36-38
目的:研究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找到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牛大力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种苗繁育途径和方法。方法:测定牛大力种子形态、千粒重和含水量,研究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并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在不同发芽床培养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的差异。结果:牛大力种子平均长度为1 042.24 mm,宽度为925.34 mm,长宽比为1.13,百粒重平均为45.00 g,含水量为2.51%。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种子浸种24 h发芽率最高;在较适宜的浸种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种子在光照下培养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在黑暗下培养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先升后降,25~30℃最适合种子萌发;不同发芽床对牛大力种子发芽率有影响,纸上发芽率(92.00%)和发芽指数(15.78)均最高,且始发芽粒数最多(9粒),发芽所需天数最短(14.67 d)。结论:在双层纸床上,浸种24 h,25℃,光照条件,最适宜牛大力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0.
牛大力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大力是两广地区广为使用的药食两用植物。本文在多年资源调查和种植研究基础上,从品种选择、种植管护方面探讨牛大力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认为种植管护是影响高产的主要因素,而种植土壤是影响药材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