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黑龙江省水稻的生长发育期,以全省77个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霜冻历史灾情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作物生育期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灾害风险评估数学方法,对水稻初霜冻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水稻初霜冻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黑龙江省冰雹灾害的历史特征,基于灰色理论和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对黑龙江省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份,4月和10月发生较少,以5~6月最多,7、9月次之。冰雹频次随着时间推移有缓慢减少的趋势,冰雹导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可比经济损失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以前较多,中期减少,后期略有增加。黑龙江省冰雹灾害划分为重雹灾区、中雹灾区、轻雹灾区和微雹灾区。重雹灾区包括佳木斯市、绥化市、鸡西市、黑河市、鹤岗市、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轻雹灾区和微雹灾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伊春市和大兴安岭地区。重灾区是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口密集,气象灾害的承载体极其脆弱;轻灾区以林业为主,农业种植面积非常小,而且人口密度相对稀疏,因此冰雹灾害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3.
平榛气候品质评价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乌伊岭(2008—2018年)、嘉荫(2014—2018年)、新林(2016—2018年)三地平榛产量和品质、灾情资料以及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通过专家论证、对比分析,研究确定了平榛气候品质评价关键影响因子和技术指标,采用指数加权求和法,建立了平榛气候品质评价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平榛气候品质的关键影响因子有5个,分别是开花期冻害、年日照时间、初霜冻、病害、虫害;采用专家决策打分法确定权重系数分别为0.15、0.30、0.15、0.20、0.20;依据平榛气候品质评价模型计算的历史拟合正确率达到了89%,而且可以借助相关软件实现,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将为黑龙江省平榛气候品质评价和认证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以提升平榛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开展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技术研究,以期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作物品种布局,减轻初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以晚熟玉米为例,从确定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出发,计算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在安全成熟前发生的概率,作为风险指数进行风险区划,基于GIS理论绘制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玉米初霜冻的风险区的分布具有2个明显特征:一是呈维向分布,自北向南随着维度的降低风险变小;二是随着地势的增高风险增大。大兴安岭、黑河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双重影响下,成为初霜冻风险最高的区域;而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大部不仅海拔低,且处于维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因此是初霜冻的低风险区。通过对气候变暖前后风险区划图的分析发现,气候变暖使得玉米适宜种植区的面积扩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初霜冻灾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基于黑龙江省82个气象站1998—2017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采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AD)方法,分析黑龙江省不同持续时间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强度和影响面积特点,评估极端低温事件对农作物耕地面积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1998—2017年黑龙江省极端低温事件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西北部与东部地区受影响最为频繁。持续时间2 d以上的事件发生概率小、强度大,最强中心位于伊春市北端。2)年均累积161.8万km 2耕地面积受极端低温影响,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及伊春南部。3)气象产量与极端低温频次、事件强度和影响耕地面积呈现出负相关关系,频次增加、事件强度增大、影响面积增大,气象产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工业大学以刘维屏教授为带头人的"农药污染与环境安全"创新团队近日入选教育部2006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他们的入选是因为其从事的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田间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从秸秆焚烧的安全因素、污染物扩散因素、空气质量因素和秸秆的干燥度4个方面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风、温度、湿度、降水、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出发,研究确定秸秆焚烧的综合气象指数。以期通过预报指导非禁烧区农民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进行秸秆焚烧,既保证剩余秸秆处理,又避免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8.
开展大豆气候品质评价技术方法研究既是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服务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黑龙江省种植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本文采用呼玛县1981-2018年大豆生育期、产量、气象灾情以及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研究确定了大豆气候品质评价技术指标,并建立了评价模型。确定了大豆气候品质评价6个关键影响因子(年≥10℃积温、开花期低温、开花期日照、开花期降水、结荚鼓粒期降水、初霜冻)和分级指标。通过对专家打分法、相关系数法和通径系数法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权重系数建立了大豆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历史拟合正确率达到了88%,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湿地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达到增产目的。以七星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1961—2008年湿地年平均气温、降水和周边3乡1场粮食总产、单产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粮产分解,相关系数计算等方法分析粮产趋势变化和湿地气候对周边场、乡粮食生产影响。结果表明:五九七农场在粮食总产、单产和增速方面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青原镇,第三位是尖山子乡,最后一位是七星河乡。说明距离湿地远近对粮产有一定影响,四地粮产特别是五九七粮食增减变化对湿地降水变化有着较好的响应,旱年、降水偏少年粮食增产,反之,大涝、降水偏多的年份减产。同时气温变化对当年粮食产量影响较大,对粮产的趋势Yw增加或减少影响弱一些,而降水变化对Yw产量增加或减少的影响是主要的。由此可见,湿地气候冷湿性对周边粮食生产影响是不利的。尤其是通过近10年气候及粮产实际监测表明,实验结果与上述结论是一致的。应采取治涝措施,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做到旱涝保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