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下,我们党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当前,我省农业生产和科研形势一片大好。今年省委提出了全省棉花总产要达到950万担,力争1000万担,这是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在农业生产和科研中,选种和栽培是两个重要的方面。“种”是内因,是根据;栽培是外因,是条件。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2.
引言以前研究指出倍半萜醛(设想的植物抗毒素)的形成,能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活体或蒸气高压灭菌的分生孢子诱导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中棉(Nan-kin)细胞悬浮培养体产生。为了采用这种系统,以鉴别与轮枝菌属-棉属互作的生理和生化机制,需研究许多实验参数。其中有些如大丽轮枝菌分生孢子对棉属不同品种的影响,比较棉茎组织和细胞悬浮培养体合成的棉毒素衍生物,悬浮体内的亚洲棉细胞的倍数性,和分离与大丽轮枝菌关连的抽取物,这种提取物能诱导倍半萜醛形成。这些将在本文报导。材料和方法1987年用LS 盐类加0.18mg/1α-萘乙酸,0.22mg/12,4-D 建成了棉属细胞悬浮体。暗培,23±1℃,连续旋转振荡100  相似文献   
3.
一 奥巴林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书中說:“生命发生意味着一种新的、生物学物质运动形式的出現”。生命的物质基础是完整的蛋白质体系統,而其物质运动形式(生物学基础)是这个系統的新陈代謝。恩格斯早在上世纪末叶就預言过:“生命是蛋白质体的存在方式,这种方式,实质上,就是这些蛋白质体的化学成分的不断的自我更新。”新陈代謝是生物体在生活过程中一切生命过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間的有規律的相互协調的变化,这是任何完整  相似文献   
4.
兹就我国棉花生产加工、育种现状,提出育种工作的转向意见,供商榷。1、改品种普遍适应性为地区适应性具有地域广泛适应性的品种,曾在我国棉花生产上获得了巨大增产效果。我国棉区分布地区很广,从海南岛到辽宁,从东海之滨到新疆西部,纵跨亚热带到北亚温带。从终年无霜雪到生长季只有180~200天,年降  相似文献   
5.
“肥是劲”、“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些农谚充分说明“肥”在农业“八字宪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施肥对增产的重大意义。一九五八年以来,羣众创造了无数高产事例,试验研究机构也大搞丰产田和施肥研究,施肥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创造了丰富的施肥经验,并初步明确了施肥技术与棉株生物学特性和营养特点的关系,为进一步探明棉花施肥的实质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6.
7.
棉花育种同其他作物育种一样,都是由于生产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古代劳动人民用无纤维或仅有短绒和少量纤维的野生棉种,经驯化、人工选择培育出现在的栽培种;把原来适应于热带、亚热带高温、短日、旱生的多年生习性,改变成适应于温带气候条件,光周期中性,甚至具有一年生的习性,从而使植棉区域扩展到了南北纬40度以上的广大地区.当前,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生产的发展,纺纱工艺的改进和人造纤维的市场竞争,要求棉花品种不仅具有早熟,适于高肥、机械化栽培  相似文献   
8.
1983年10月从3日龄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栽培品种C312,RQSX-1-1,C3110,P784,1303,T25和T169幼苗下胚轴产生的6~8周愈伤组织发现含有球状到心形早期胚,以与陆地棉胚珠的胚显微镜观察比较为准。愈伤组织放入液体培养基,其中T25和C3112形成胚胎发生的细胞悬浮体。C312选择为胚发育成成熟植株的典型体系。愈伤组织是从MS 盐类附加100mg/l 肌醇,10mg/l 盐酸硫胺素,1mg/l 菸酸,1mg/l 吡哆醇,30g/l 蔗糖,0.1mg/l 2,4-D 和0.1mg/l 激动素,或0.5mg/l 激动素。装有50ml液体培养基的欧氏三角瓶,接种约0.5g 愈伤组织,旋转振荡120rpm°,培养体经纱布过滤保持,取部分残留物培养在基础培养基上。含有单细胞和小细胞团(10~20细胞)的滤过物,转移到装有基础培养基的瓶内,基础培养基不加荷尔蒙,加谷酰胺,供发育  相似文献   
9.
对栽培技术达到了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的进展的分析表明,主要作物的生产力的提高已有趋于停滞之势.进一步提高农业栽培措施和大量增施矿质肥料,不能使产量相应提高.这是否意味着现代农作物的生产潜力已经用竭和某些作物的产量已经达到顶点?植物生产力的生理和遗传基础研究指出,产量潜力还很大,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丰富的作物基因库,在有目标地和有效地突破那些限制着目前作物生产力的过程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限制产量的因子中,首先是光合作用,它的效率很低.许多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不超过1%.再者小麦、棉花和其他作物的栽培品种的光合率,比它的各自的原始野生型为低.可是,正由于叶面积的增大,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的生物学产量比值的改变,以及其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品种改良工作,主要利用自然变异及其自由重组来培育新品种。这种方法难于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要求,急待改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揭露了有意识地定向控制遗传性变异和人工创造植物新类型的可能性,并提出了有希望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