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0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自然感染贾第虫的比格犬进行粪检调查 ,结果表明犬贾第虫包囊排出呈间歇性 ,其间歇期为 7~ 8d ,排囊后 1 2~ 1 4d达到排囊高峰期 ,峰期持续 2~ 3d,排囊持续时间为 2 5~ 2 7d。用 2只幼犬进行免疫抑制接种犬贾第虫 ,接种后第 7天出现排包囊 ,排囊后 6~ 7d达到排囊高峰期 ,峰期持续 4~ 5d。受染动物出现腹泻 ,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2.
犬贾第虫包囊排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然感染贾第虫的比格犬进行粪检调查,结果表明犬贾第虫包囊排出呈间歇性,其间歇期为7~8d,排囊后12~14d达到排囊高峰期,峰期持续2~3d,排囊持续时间为25~27d。用2只幼犬进行免疫抑制接种犬贾第虫,接种后第7d出现排包囊,排囊后6~7d达到排囊高峰期,高峰期持续4~5d。受染动物出现腹泻,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3.
犬贾第虫dsRNA病毒的鉴定及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分离到的6株犬贾第虫(Giardia cnais)包囊进行核酸分析,在其中1株犬贾第虫核酸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上观察到1条长度约7.0kb的片段。经鉴定,该核酸不能被DNA酶(100mg/L)降解,对质量浓度低的RNA酶(0.1mg/L)不敏感,但可被质量浓度高的RNA酶(10mg/L)降解。纯化包囊经流氮冻融后,磷钨酸负染,电镜观察发现有球形、直径约为33nm的病毒样粒子存在,包囊超薄切片在胞质中也观察到该病毒样粒子存在。RNA依赖RNA聚合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具有RNA依赖RNA聚合酶的活性。犬贾第虫dsRNA病毒核经RT-PCR扩增后得到1条预计扩增大小的片段,将其回收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克隆并测序,所得序列仅与蓝氏贾第虫病毒具有较高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犬贾第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奶牛业生产的发展,奶牛饲养者增多,奶牛交易非常活跃。为了养殖户购到优质奶牛,防止购人经过“美容”,镶牙、丰乳手术、焗油成黑白花等假奶牛,提醒购买奶牛者,为保证奶牛质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从吉林省某犬繁育中心自然感染的比格犬中分离到一株贾第虫,经鉴定其为贾第虫属蓝氏贾第虫种犬贾第虫亚种,本研究提供了一套简便可行的犬贾第虫包囊的分离的分离纯化方法,将有利于对该病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原虫 (protozoan)是单细胞真核生物 ,具有完整的生理机能 ,以自生、共生或寄生的方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病毒是专性寄生于细胞内的非细胞型的生命分子。早在 30多年前 ,有人曾提出“病毒是单细胞原虫中的一部分” ,“原虫能够被病毒感染”的假设。证实第一种假设的证据是发现了原虫特异的原虫病毒 (protozoanviruses) [1 ] 。第二种假设的证据是某些哺乳动物病毒可感染原虫 ,感染后对原虫和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都发生影响[2 ,3] 。原虫病毒发现较晚 ,有足够实验证据确认的原虫病毒只有少数几种 ,文献报道多在 80…  相似文献   
7.
在校园二级管理模式下,校级教务部门主要着眼于全局,具体的教学事务则是由学院教务办公室负责,这就使得院级教务工作出现了新特点。本文就我校二级管理模式试行近一年时间来,学院教务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谈谈如何提高学院教务办公室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8.
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又称野西瓜、瓜儿菜或抗旱草等,为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天山南北坡地,喜生于荒漠和低海拔的石质山坡,昧辛苦,性温,其叶、果实和根皮均能人药,功能祛风除湿、止痛、消肿、利尿、抗高血压等。但M.Eddouks等研究发现刺山柑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脂活性^[1]。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改善学习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项目组紧密结合地区特色,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民族地区,集考勤、命题、病例识别、模拟讨论、实验(习)报告撰写于一体的《兽医传染病学》多维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0.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的球虫病是危害现代化养鸡业的重大疫病。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是球虫病爆发中致病性最强的虫种之一,它由Tyzzer于1927年命名为Eimeria tenella的。它具有严格的寄生部位,主要在鸡的盲肠,通过裂殖体在盲肠上皮细胞中大量繁殖,破坏肠粘膜,引发肠管发炎和上皮细胞崩解,鸡表现为排血便,严重的导致死亡。年龄在10~40日龄左右的雏鸡最容易感染,受害严重,死亡率可达80%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