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防治麦冬根结线虫病,对5种杀线虫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评价试验。[方法]2019年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永明镇麦冬种植基地进行了5种不同杀线虫药剂对麦冬根结线虫防治的田间试验,通过防效时长、J2线虫防治效果对供试药剂进行评价。[结果]处理(3)噻唑磷防效最高,为86.11%,处理(1)淡紫拟青霉防效最低,仅为30.56%,其余处理防效均在80.00%以上。[结论]5种供试药剂均对麦冬根结线虫有一定防效,建议在生产上优先推广应用10%噻唑磷颗粒剂,同时可以采用药剂复配,减药增效,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种植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的研究,重点是母本秧机插技术的落实,关键环节是母本秧育苗技术的突破。通过对母本秧育苗基质的筛选,获得了无土秸秆基质是水稻制种母本秧育苗的最佳材料,通过无土秸秆基质育苗,可以达到秧苗壮苗的标准,表现出秧苗壮、基质轻、盘根好的特点,解决了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育苗的瓶颈问题。水稻母本机械插秧技术与传统人工栽秧技术相比,机械插秧优势特别明显,增产达到了显著水平,该项技术的研究为传统水稻制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由于市场前景看好,近年来平武天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分析了平武天麻产业种植、加工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或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几种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措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玉米病害的发生。本文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几种常见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发生的影响。通过2012-2013年连续在四川简阳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玉米品种中,春播和夏播玉米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3.42和23.54。但玉米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4.39和86.96。45 000株/hm2和67 500株/hm2两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增加会加重纹枯病和小斑病的发生,但差异不显著。对纹枯病而言,两种密度下都以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1.0m+1.0m"等行距栽植时病害发生最轻。对小斑病而言,常规密度45 000株/hm2下,等行距栽植的病害要轻于宽窄行栽植的,高密栽培67 500株/hm2下,等行距栽植的病害要重于宽窄行栽植的。在供试的6个施氮水平下,未见施氮量与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综上表明,选用合适的玉米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从形态学变异、细胞学变异、染色体变异和化学成分变异4个方面综述了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概况,为麦冬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油附子病害发病情况及规律。[方法]于2015年2~6月调查江油太平镇附子道地产区及种块产区病害发生情况。[结果]不论是太平镇附子产地还是敬元乡种块产区,2015年均以白绢病、根腐病、霜霉病、叶斑病、病毒病5种病害为主。[结论]为制定附子病害综合防治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叶际存在着丰富而多样的微生物群体,植物为叶际微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生活场所和营养物质,叶际微生物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宿主植物和叶际微生物之间互相影响,双方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当中。随着叶际微生物功能的不断发掘,其与植物的相互关系研究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叶际微生物,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本研究对叶际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方法、叶际微生物的来源和构成以及叶际微生物与植物的互作关系进行综述,有助于对叶际微生物进行全面了解,并讨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为今后叶际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介绍了江油道地附子产区附子单作、附子/水稻套作、附子-水稻轮作3种栽培模式,分析各自特点。对附子3种模式进行连续2个生长周期的同田大区对比试验,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附子-水稻轮作模式的两季附子产量最高,达到了19695kg/hm2,纯收益也最高,为226200元/hm2。根据试验结果,推荐附子-水稻轮作为江油道地附子产区主推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