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氨酸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开荣  邵淑宏  叶俭慧  林晨  陆建良  叶倩  梁月荣 《茶叶》2009,35(3):140-144,149
茶氨酸是茶叶和部分山茶科植物特有的酰胺类物质,也是重要功能成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茶氨酸药物动力学研究成果及其药理、生理功能,包括抗肿瘤、保护神经、增强记忆、抗糖尿病、降血压、抗疲劳、缓解抑郁症、保护心脑血管、减轻酒精对肝脏的伤害、增强对流行性感冒病毒疫苗的免疫响应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2015年度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动态,包括精准育种鉴定技术开发,功能育种,抗性育种,育种资源收集和开发利用,茶树品种适制性研究和育成茶树新品种等6方面。  相似文献   
3.
茶叶及其儿茶素类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对人体健康有众多益处是因为它富含儿茶素类化合物。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有10种以上,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许多研究表明,以EGCG为代表的茶叶儿茶素类化合物对乳腺癌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包括:抑制致癌物诱导的活性氧自由基(ROS)升高及其引起的DNA损伤、降低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响应、阻碍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的结合、抑制DNA甲基化、保护线粒体免受氧化损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癌细胞的转移和增殖、改善代谢综合征以减少抗癌药物副作用、与抗癌药物产生协同效应等。本文综述了该研究领域的进展,并讨论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适应新常态,发展茶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覆盖下,茶产业呈现了新常态,包括:发展模式从产量快速增长型转为结构优化的平稳增长型;品牌建设进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宣传和科普中热文化、冷常识;市场需求多样化;重产业规划、轻市场需求研究。为了使茶企适应新常态发展需求,作者建议:培育多样化茶树品种、促进多样化产品开发;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深入研究茶叶市场规律,合理规划产业规模;重视茶叶科普,提倡科学饮茶;通过茶叶+发展复合型业态茶产业;多渠道推广品牌。  相似文献   
5.
杉树木质纤维素对酯型儿茶素类选择性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杉木屑为原料制备木质纤维素,采用静态吸附、蒸馏水和80%乙醇分段洗脱等实验,研究其对茶儿茶素类及咖啡因选择性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木质纤维素对茶叶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类(酯型儿茶素类)的吸附量明显大于咖啡因,经木质纤维素吸附后,大部分的咖啡因保留在溶液中,只有少量被木质纤维素吸附,达到初步脱咖啡因的效果;吸附的木质纤维素经水和80%乙醇分段洗脱,水洗脱液中咖啡因、酯型儿茶素类分别与儿茶素类总量的比例为0.08,0.36;而80%乙醇洗脱液中上述比例分别为0.02,1,通过分段洗脱可以进一步脱除咖啡因,得到脱咖啡因的高酯型儿茶素类产品.  相似文献   
6.
浙农902是从鸠坑种种子后代中经单株选拔—扦插扩繁—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系统选育而成的适制绿茶新品种.品比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浙农902属于早生种,产量高;制烘青绿茶外形细紧、卷曲、有毫、绿翠,汤色浅嫩黄、明亮,香气清高,滋味尚浓醇、较甘,叶底较细嫩、多芽、绿明亮.春季一芽二叶含茶多酚15.4%、氨基酸8.0%、咖啡碱3...  相似文献   
7.
绿茶被认为具有多种生理功效,但临床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仍存有争议。绿茶儿茶素类生物标记物检测方法的建立是为了从代谢物水平研究绿茶及其提取物对人体的生理效用,有助于阐释绿茶生理功效的作用机理,并避免或减轻由于摄入样品化学组成差异和生物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儿茶素类化合物EGCG、EGC、EC和ECG及其派生物是常用的绿茶儿茶素类生物标记物,主要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本文综述了绿茶儿茶素类生物标记物的种类、备样方法和检测手段,分析、讨论了基于绿茶儿茶素类生物标记物开展的绿茶生物利用率研究,以及临床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提出在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人体中儿茶素类生物标记物的备样和检测方法,并可尝试寻找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的、更能反映绿茶及其提取物摄入水平的新型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针对叶色紫化茶树品种选育过程缺乏叶色分类和选择技术及其参数的问题,本研究选择了10个叶色紫化程度不同的茶树品系为实验材料,借助感官分类、"彩通"色卡配色系统(PMS)标准色阶比对和色差参数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二步法聚类对色差参数进行分类。结果显示,用二步法聚类分析对色差参数进行分类结果与PMS标准色阶比对结果高度一致,而且色差参数中的明度(L)和饱和度(c)在不同组之间不存在数据交叉出现,适合作为叶色紫化茶树筛选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茶梗木质纤维素对儿茶素类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茶梗为原料制备木质纤维素,通过静态吸附,研究茶梗木质纤维素在绿茶提取物溶液中对儿茶素类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茶梗木质纤维素对儿茶素类总量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经验方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茶梗木质素纤维素对儿茶素类的平衡吸附量降低;动力学研究数据用拟一级速率方程和拟二级速率方程模拟,其中拟二级速率方程拟合程度更高,在不同温度下利用拟二级速率方程计算的总儿茶素类饱和吸附量与实测值吻合。随着温度的升高,速率常数k1和k2提高,而总儿茶素类的初始吸附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茶树遗传资源研究、茶树品种选育研究、育种鉴定和诱变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研究以及良种良法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2013年中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从茶树再生系统构建、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