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小麦病虫发生的新变化河北省暨华北地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种植技术的提高,加上气候变暖,麦田病虫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一些新特点:一是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小麦条锈病、黑穗病、丛矮病、线虫病、地下害虫等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和发生范围有所下降,对小麦已构不成严重威胁;二是小麦蚜虫发生仍严重,小麦白粉病成了常发性病害,每年都造成一些地区小麦减产;三是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小吸浆虫呈上升趋势,成为小麦的主要病虫害,小麦赤霉病在局部地区趋重流行,也会对产量和品质形成影响;四是小麦红蜘蛛…  相似文献   
2.
<正> 1993年夏玉米大斑病在冀北三地市突然爆发成灾,造成很大损失。为找到原因,并为今后控制病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我们对大斑病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现分析如下。 一、发生情况与危害 玉米大斑病七十年代在我省曾严重发生,近20年发生很轻,一般不进行防治。1992年在张家口、唐山等地普遍发生。1993年全省发生重于往年,并在唐山、廊坊二市和保定地区北部5县流行成灾,发病面积600万亩以上,其中唐山、廊坊发病面积在500万亩以上,占玉米播种面积的90%,保定地区玉米播种面积500万亩,发病面积120万亩。集中  相似文献   
3.
杨口蘑(Tricholoma populinum).属伞菌目、口蘑科,多发生于杨树林中,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特别的食用菌,且对多种疾病有疗理效果。但它又是杨树根部的一种病害,会导致成片杨树枯顶死亡,因此是河北坝上杨  相似文献   
4.
1994年河北省棉铃虫发生概况刘纪书,刘超(河北省植保总站,050031)1994年全省棉铃虫发生的特点是逐代加重,发生期逐代提前,发生量不均衡,三、四代蛾卵盛期持续时间长,发生范围广,增加了田间化防的难度。1一代轻发生全省除武安市4月3日始见蛾外,...  相似文献   
5.
麦茎谷蛾 Ochsencheimeria taurellaSchrank 为夜蛾科,是随我省平原小麦进入高产系列以来1987年新发生的害虫,蔓延很快,全省已达40余万亩。为提出有效防治措施,对其发生范围,危害情况,发生规律和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1 发生与为害1987年河北省赵县始发现,经调查石家庄、邯郸两地市有发生,1993年石家庄地区发生14.2万亩,防治7万亩,挽回损失27万kg,仍损失小麦3.6万 kg。其发生特点:1.1 蔓延快以晋州市为例,1987年仅东里庄、南小吾发生,面积不足7hm~2(垧),1988  相似文献   
6.
7.
杨口蘑是为害杨树根部的病害之一,又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食用真菌,其作为病害的防除和作为食用真菌的栽培技术,都是有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大棚温室蔬菜生产中 ,由于化肥施用不当引发的肥害及特殊天气造成的低温冻害 ,病虫害危害等 ,给菜农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搞好防治减少损失十分必要。1 激素危害棚室蔬菜冬季生长往往易产生落花、落蕾、落果现象 ,菜农为了提高座果率 ,普遍应用 2、4 -D等激素进行蘸花、蘸果 ,但有时激素使用不当 ,会导致激素危害。形成叶片向下弯曲 ,新叶细长、叶缘扭曲不能正常伸展 ,叶片色变浅 ;果实多在脐部突起或出现裂果、僵果、畸形果。防治方法 :(1)蘸花要适时 :一般在花半开或全开时进行 ,蘸花或涂抹花梗 ,严禁重复蘸花 ;(2 )严格掌握浓…  相似文献   
9.
近年河北省谷锈病逐年加重,给夏谷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尤其发病早的地块减产较重,甚至绝收。该病在夏价产区田间流行呈典型的“S”开曲线。病害流行与否阳决于夏谷生育期的雨量、雨次及其分布,夏谷品种抗病性和环境。防治技术为播种前处理还病谷草,大面积种植抗病品种,多雨年份在发病中心形成期喷药防治。  相似文献   
10.
<正> 1992年棉铃虫在河北暴发成灾,棉花受害严重。原因主要是农业生态环境变动引起的生态效应。防治对策要从农业生态结构考虑,注重农业防治和生态调控,以化学防治为重点,提倡科学用药、采用多种手段,互相配合,综合防治才能提高防治效果,控制危害。 一、农业防治 1.种植诱集带。利用棉铃虫有趋玉米心叶的习性,在棉田种玉米诱集带。高产田亩种300株,中产田亩种100株,可使棉田卵量下降30%左右。一般玉米比棉苗早见卵3~5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