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林业   8篇
  4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麦2号”是以(罗16×陇春1号)×辽春7号复合杂交育成。1983年—1985年吉林省春小麦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旱作组)及1985年在前郭等4县生产示范试验中,平均比对照品种新曙光1号分别增产12.4%和15.4%,表现优良,增产显著。1986年3月20日经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农大836”为春小麦新品种,定名“吉麦2号”。确定在吉林省中、西部等旱种地区推广种植。“吉麦2号”属春性,出苗至成熟82天左右,生育前期生长稳健,抗旱和抗盐碱性土壤能力较强;生育后期灌浆速度较快,耐湿性强,成熟时落黄好;抗秆锈病和叶锈病,鞍抗散黑穗病,白粉病和根腐病发病轻。根据土地肥力与土壤水分状况切实掌握适宜密度,以充分利用该品种分孽力较强、成熟率高、穗大、粒多、粒重等特点获得好收成;不适于大肥大水条件栽培,是复种的较好前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2.
杨树人工林连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对莒县沭河流域杨树人工林多代连作条件下林地土壤物理结构、养分特征、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林分生长状况的系统研究,发现随着杨树连续栽植代数的增加,其林木的树高、胸径、材积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代之间的树高、胸径、材积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连作后土壤的物理性状的变化不大,随林地代数的增加,土壤容重略有增大,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没有一定规律性。土壤pH值随连作代数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养分随栽植代数的增加,总体呈逐代下降趋势。3代、4代林地与2代林地相比,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及各层速效N、速效P、速效K及微量元素Cu,Zn大幅度下降,而Mn和Fe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在0 2 0cm土层范围内,随连作代数增加,林地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其变化规律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 ,P ,K含量变化规律相似。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有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连作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显著影响,随着连作代数的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住宅建筑构配件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开发利用住宅建筑构配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田间试验方法,对山东省莒县沭河流域杨树多代经营人工林产区不同林地间作农作物、林地抽沙换土、杨树人工林品种间轮作等措施对杨树人工林多代连作地力维持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抽沙换土有利于胸径和树高生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Cu、Zn、Mn的含量增加,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1.55倍、2.05倍和1.24倍;主伐更新更换不同品种以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3年保持增长,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3.18~23.91倍、3.40~28.71倍和0.71~2.80倍;林地间作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Fe、Mn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1.38~3.39倍、1.28~7.73倍和0.79~3.11倍。间作林地的胸径和树高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5.25%~37.84%和8.17%~29.12%。  相似文献   
5.
综合治理森林鼠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杨树黑星病FusicladiumtremulaeFrank.以分生孢子侵染当年生新叶,6月出现症状,7月发病盛期,9月再发病高峰,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树枝梢或落叶上越冬。该病首先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段发病,随树龄的增加病情减轻,与林分密度呈正相关。病害的发生、发展与6、9两月份的气温和降雨量呈正相关。根据气象因子可初步预测下年病情。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施用有机肥、化学肥料和生物菌肥对I-107杨树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肥料使用后3个月,林地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均有显著增长,其中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增长幅度最大,菌肥处理最小。施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但尿素和菌肥处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施用有机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根际效应值影响最明显,菌肥处理影响最小。尿素处理土壤pH值高于对照,有机肥和菌肥处理小于对照,但不同处理间土壤pH值的根际效应值差异性不明显。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土壤脲酶活性与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之间、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氨化细菌、真菌、放线菌、亚硝酸细菌之间,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真菌、放线菌之间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喷施液态地膜对盐碱地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在轻度退化的盐碱地上设置了CK(0 kg/hm2)、LF(375.0 kg/hm2)、HF(562.5 kg/hm2)3个液态地膜喷施梯度试验,探讨不同液态地膜喷施量对盐碱化土壤地上植被生物量、有机碳含量、土壤养分和酸碱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液态地膜喷施量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比,562.5 kg/hm2的喷施量使土壤有机碳提高了7.79%,全磷含量提高了111.11%,地上生物量提高了65.3%;在375.0 kg/hm2的喷施情况下土壤全氮超过对照样地的46.2%。[结论]液态地膜的使用显著提高了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了土壤中全磷含量,有助于盐碱地土壤改良和固碳增汇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连作杨树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林地内土壤微生态环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连作杨树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林地内的土壤微生态环境特征,分别选取山东省莒县招贤镇和峤山镇境内的连作杨树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物理性状随着林龄的增加先变差后又逐渐改善,而pH值随着林龄的增加是逐渐降低的。土壤养分和土壤脲酶活性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林龄的增加没有规律。除1龄林地外,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真菌数量随林龄的增加规律性不强。在土壤剖面上,土壤的物理性状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变差,肥力元素除了速效P和微量元素F e之外,在大部分林地内均表现出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的趋势。土壤酶中的脲酶活性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在垂直方向上均没有规律性。特别是过氧化氢酶在招贤镇和峤山镇的试验地内结果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0.
对杨树苗圃地重茬不同代数对苗木生长、生态生理特性、生物量分配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1代相比,2代、3代苗的平均苗高分别下降了4.30%和20.34%,平均胸径分别下降了6.55%和20.83%,单株生物量下降了5.56%和34.46%,单株叶面积分别下降了17.08%、24.27%,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了9.39%、21.10%,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4.38%、19.49%,叶绿素a/b分别下降了4.37%、7.35%。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苗木的生长指标及生态生理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光合速率与单株生物量、苗高的相关系数为0.998、1.000,叶绿素b与胸径相关系数为0.997,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重茬代数的增加,生物量的分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茎生物量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叶、根生物量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与1代相比,2代和3代根系鲜重分别下降了7.29%、32.6%,干重分别下降了3.53%、28.23%,根系条数分别下降了19.50%、41.09%,根系生物量与各部分生物量的相关性较强,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相关系数高达0.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