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公允价值和资产负债观已成为现阶段各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显著特征,本次金融危机中各方的指责也未能动摇这一局面,这就表明公允价值与资产负债观必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而要明确公允价值与资产负债观到底具有怎样的理论合理性,并理清公允价值、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资本保全观念以及会计准则管制之间存在的关系,就必须对真实收益学说的发展背景、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进行考察.通过这一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公允价值、资产负债观与全面收益实际上是一个同一体,且这个同一体与资本保全观念统一于真实收益学说,而会计准则管制的产生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真实收益学说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通过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原始林不同胸径级立木的凋落物调查,以树冠投影面积推算林地凋落物量,分别对凋落物组成、年输入量与月动态变化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年平均凋落量为3.42T hm-2 year-1。凋落物主要由针叶、树枝、球果、树皮、花序和碎屑六种组分构成,其中,针叶凋落量最大2 097.15 kg,针叶所占凋落量比率为61.5%,其次是枝682.87 kg占比为20.0%;球果436.48 kg和树皮103.62 kg分别所占比例为12.8%和3%,花序和碎屑68.2 kg的凋落量所占比率约为2%左右。针叶和枯枝是冷杉林凋落物最主要的组分,占凋落物总量81.5%。急尖长苞冷杉林的凋落物年动态总体呈双峰型曲线,10-11月是凋落的高峰期,该期凋落量占全年凋落总量的37%;4月会出现一个小峰期,凋落物量占15%;1-3月、8-9月是凋落的峰谷期,其中1月的凋落量仅占2.7%。不同径级立木的凋落量有显著性差异,凋落量排序依次为:径级Ⅰ>径级Ⅲ>径级Ⅱ>径级Ⅳ>径级Ⅴ;立...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和资产负债观已成为现阶段各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显著特征,本次金融危机中各方的指责也未能动摇这一局面,这就表明公允价值与资产负债观必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而要明确公允价值与资产负债观到底具有怎样的理论合理性,并理清公允价值、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资本保全观念以及会计准则管制之间存在的关系,就必须对真实收益学说的发展背景、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进行考察。通过这一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公允价值、资产负债观与全面收益实际上是一个同一体,且这个同一体与资本保全观念统一于真实收益学说,而会计准则管制的产生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真实收益学说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青稞与燕麦中蛋白质及β-葡聚糖的提取工艺主要有碱法、酶法、复合法,本文主要对碱法、酶法以及物理方法辅助其他提取方法进行论述。综合得出,虽然碱法适合提取植物蛋白质,但由于其高浓度碱会使植物蛋白产生反应,使其营养物质变性,进而产生不利于肾脏功能的有毒物质。相对于碱法,酶法反应条件温和且不会产生有毒物质,但其成本较高。此外,在上述提取工艺过程中加入物理法进行辅助不仅可以降低提取成本,而且可显著提升植物蛋白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5.
调查萱草在大同古城墙周边带状绿地的应用、配植状况,记录萱草种类、种植面积、斑块形状、种植方式、应用形式,并从与萱草配植植物的种类、应用频度、观赏特征以及配植方式、群落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查萱草应用的斑块样地68个,斑块总面积19808 m2,萱草总面积16883 m2,其中‘大同’黄花面积最大,北黄花菜、大花萱草、‘金娃娃’和‘红运’萱草种植面积较小。萱草应用方式主要是花境栽植;种植方式有片植和丛植2种。与萱草一同种植的风景树、绿篱、草本地被植物共有58种,应用频率较高的前10位是油松、铺地柏、山杏、山桃、山楂、丁香、水蜡、丝棉木、八宝景天、三七景天。分析与萱草一同种植植物的观赏特点,观赏季节主要在春、夏、秋三季;观赏部位占比观花>观叶>观果>观干;春季观赏以红色系为主,夏季观赏以绿色系为主,秋季观赏以黄色系为主。萱草应用植物群落垂直结构有2、3、4层,最常见的是3层“乔—灌—草”结构和4层“乔—灌—矮灌—草”结构,植物层次自然丰富。萱草斑块植物多样性显示,物种丰富度、物种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建议增加萱草和常绿植物的种类和应用数量,并强化大同黄花文化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