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林业   22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0年根据林木生长量、稳定性等指标,对7年生火炬松(Pinus taeda L.)、种源林进行了优劣综合评价,以26%入选率选出的5个火炬松优良种源平均生长量比马尾松(Piuns.massoniana L.)增益:树高:184%;胸径:167%;材积:392%,如今种源试验林已24年,采用相同方法对各参试种源进行评价,选出的5个(L10、L9、L12、L16、L20)优良种源平均生长量比马尾松增益:树高:119%;胸径:153%;材积:272%,19个火炬松24年生参试种源平均材积生长量为马尾松的232%.两次选优结果L 10、L16、L20种源均入选,说明该3个种源前期、后期生长量较大且稳定,值得在贵州相同营林区推广应用.其它种源如L27、L20、L9、L12号种源应根据造林目标和林种适当选用.  相似文献   
2.
杉木外地优良家系引种及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珊  刘延惠 《种子》2007,26(9):9-11
从南京林业大学引进22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第二代种子园优良家系,对其10年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引种家系胸径生长与对照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大部分家系生长量不如贵州黎平的(对照ck2)高;各家系生长量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以生产力指数、稳定性参数和材积生长量综合评判,将参试家系分成优良(Ⅰ)、中等(Ⅱ)、较差(Ⅲ)3类,并从中选出3个可以在我省利用和推广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3.
抚育和采伐组合措施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赤水河下游选择经营制度、立地条件与林分质量相对一致的毛竹林,设置皆伐清理、皆伐清理炼山、超强采伐清理3种试验林,研究不同处理毛竹林生产力及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皆伐清理与超强采伐清理毛竹林的出笋成竹量、新竹平均胸径及平均高度、新鞭质量和地上生长量均具有明显差异,皆伐清理中炼山和不炼山处理的指标间也有差异。3种处理新竹平均胸径和秆材量均小于生产性林分。  相似文献   
4.
林地抚育对黔中地区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林地抚育(松土、割灌、锄草)是提高人工林林分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但对其固碳功能的影响研究仍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地抚育(松土、割灌、锄草)对黔中地区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组分(植被层、枯落物层、作为主根系层的0~60 cm土壤层的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抚育使得杉木人工林林木的保存率、林分郁闭度、林木胸径、树高等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分,林木单株生长的固碳能力大幅提高,其碳储量是对照林分的4.93倍。抚育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106.37 t/hm2)显著高于对照(78.61 t/hm2),其中植被碳库储量(26.07 t/hm2)是对照(4.64 t/hm2)的5.62倍,抚育后枯落物碳储量较对照高0.38 t/hm2。但是,林地抚育后表层土壤(0~10 cm)有机碳含量较对照下降5.44 g/kg,而10 cm以下土层较对照均表现为增加,土壤碳储量较对照总体增加3.30 t/hm2。因此,造林初期林地抚育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植被、土壤和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显著增强杉木幼龄林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5.
贵州的忍冬属植物资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贵州省忍冬属30个种的生态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提出了该属植物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施秉县白云岩区4种森林类型枯落物的存储量和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森林类型的总枯落物现存量变动范围为8.6t/hm~2~37.1t/hm~2,枯落物总现存量大小依次为水竹林(37.1t/hm~2)﹥针阔混交林(28.9t/hm~2)﹥阔叶林(26.7t/hm~2)﹥针叶林(8.6t/hm~2);阔叶林持水率最大(543.16%),针叶林最小(357.92%);枯落物层的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显著对数关系,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选择贵阳市不同地点3种木兰科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测定叶片滞尘能力,并用电镜扫描观察比较叶表面微形态,分析其对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叶片表面附着颗粒物能力不同,红花木莲最大,深山含笑次之,白玉兰最低。叶片附着的不同颗粒物PM_(10)、PM_(2.5)占TSP比例分别在40%左右和2%~3%。电镜扫描发现,红花木莲叶表面粗糙,具沟槽、突起、柔毛等结构,气孔密度大滞尘能力较强,白玉兰叶片较光滑、气孔密度较小,滞尘能力弱。生长环境和季节变化对树种的滞尘效应均有一定的影响,市区(河滨公园)滞尘量是郊区(林科院)的1.5倍左右,冬滞尘量最大,而夏季滞尘量最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柳杉等24个喀斯特山地主要适生树种一年生幼苗不同季节的耗水量进行比较研究、各树种幼苗在不同土壤干旱水平(A:无干旱胁迫;B:轻度胁迫;C:中度胁迫;D:重度胁迫)下的耗水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幼苗耗水量的季节变化为:常绿树种幼苗耗水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落叶树种幼苗耗水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不同土壤干旱水平下,各树种幼苗耗水量均表现为:A>B>C>D。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PM2.5的污染监测、研究方法、污染特征、源解析及森林对PM2.5的调控作用等方面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张喜  连宾  尹洁  刘延惠  崔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71-5775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原喀斯特洼地土壤主要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1∶10000地形图对特定高原喀斯特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划分与归类,分层取样分析土壤剖面特性、理化性质变化。[结果]土层(A+B层)厚度的变化趋势为坡耕(退耕林)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灌木林地,土壤剖面特征、水源涵养、颗粒组成、土壤肥力与肥力有效性的相关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间发生了相似或相异的规律性变化。土壤综合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为耕地〉退耕林地〉坡耕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耕地土壤综合质量最高,是自然成土和人为经营的结果。3~5年的退耕林地土壤综合质量高于坡耕地,表明造林措施是改善喀斯特洼地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手段。天然林土壤综合质量高于人工林地,这为利用"近自然经营"技术改善喀斯特洼地土壤质量提供了依据。[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物治理、土壤质量演化的生物学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