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种间竞争会导致鸟类对自身的生存策略进行多方面调整,将多种因素结合起来分析不同鸟类的同域共存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2011年的3-7月,在辽宁省东部山区以悬挂人工巢箱的方法招引杂色山雀(Parus varius)和大山雀(Parus major),通过比较这两种鸟类在繁殖时间、繁殖参数和巢址选择上的差异,分析其繁殖期的栖息地选择及繁殖对策,探讨这两种鸟类同域共存的机制.结果表明,生态位的部分分离是大山雀和杂色山雀能够长期共存的基础.两者都是在繁殖期到来立即开始繁殖,均出现两次繁殖高峰,采用消减窝卵数的对策来适应环境质量的下降.对繁殖参数的分析表明,两种鸟类的繁殖对策都为k-选择,但大山雀略偏向r端,大山雀倾向高窝卵数、低繁殖成功率的繁殖策略;杂色山雀倾向低窝卵数、高繁殖成功率的繁殖策略.两种鸟类都选择在林龄较长的森林中筑巢,但是大山雀较注重巢址的安全性能,巢距地面较高,周围乔木密集;杂色山雀较为注重植被类型的选择,巢址多选择在植被多样、灌木生长茂盛的针阔混交林中,推测可能与杂色山雀的食物构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子成 《花卉》2020,(8):271-27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受了较大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很多人因生活环境受到污染,导致身体健康出现异常。对生态环境进行及时监测,可以为人们预防与治理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撑依据,并对一些污染源采取科学、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恶化,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