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稻喷施Ts,有明显增产效果。协优64喷施20—50ppm Ts后,比对照区单株粒重增加15%~25.34%;E164喷施Ts后,比对照区单株粒重增加6.5%~12.38%。增产因素主要是单株实粒数增加较明显。千粒重、结实率和穗数也呈增加趋势。剑叶期喷施较好,浓度以40—50ppm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连续两年的大田对比试验表明,早稻于拔节初期每亩喷施万分之五的稀土农乐溶液50公斤,能增产5—7%,增收16—18公斤稻谷,其投入与收益比可达1:8以上。增产原因是显著提高了每穗饱粒数和千粒重。对多点小区试验作联合分析表明,在早稻拔节初期或孕穗始期(即到一叶露尖期),喷施万分之五的稀土农乐可增产5.4—12.4%。各种喷施稀土的处理,其稻谷产量均显著高于喷清水的对照,且稳定性好,故可在较广泛的地区应用。在本试验条件下,尤以拔节初期和孕穗始期各喷一次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正> 同一年在不同生态地区进行相同的试验(如作物品种比较试验或区域试验,某项农业措施对作物的增产增益效应等),均应进一步对多点试验的结果作联合分析,以测验品种(或处理)间的差异是否显著,测验品种(或处理)与地区的交互作用(即品种或处理是否因试验地区的不同而异)。此法,是在各试点分别作方差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应进一步对各试点的误差均方作同质性检验(齐性检验),若同质,便可将备试点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如不同质,就应考虑剔除个别试验误差偏大的试点,使误差均方同质后再进行综合分析。本文例举的综合分析方法,以处理为固定模型,地区和区组为随机模型。若测验结果其处理均方显著地高于处理与地区  相似文献   
4.
双向随机区组设计,系在通常的随机区组设计的基础上稍加变化而成,可控制试验地两个方向的土壤差异,这种设计的精确度相当于拉丁方设计,但整个试验的小区数目要比拉丁方设计少得多,因此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笔者用小麦六个农艺性状作为自变数来估测单株产量(依变数),建立六元回归方程,然后对每个因子作显著性测验,剔去不显著因子中偏回归平方和最小的一个因子,重新建立方程,再重新检验,直至方程中所有因子都显著为止.所谓近似于最优回归方程,就是包括所有对依变数影响显著的变数,而不包括对依变数影响不显著的变数的回归方程.本试验研究利用近似于最优回归方程对小麦单株产量进行预测,进而为育种和栽培提供信息. 一、材料和方法在11个小麦品种的随机区组设计、四  相似文献   
6.
<正> 笔者在本试验中,对参试的Lo267品种小麦,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作为自变数,以相应产量作为依变数,应用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多项式回归方程,并对各项进行显著性测验,剔除不显著项,选出拟合度较高、能较好地描述二变数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回归方程,并推测出使产量达最大值时的最佳种植密度,进而为丰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通过十个小麦品种的样段穗数(x_1)、平均每穗粒数(x_2)和千粒重(x_3) 与样段产量(y) 的简单相关、偏相关和多元相关分析,了解穗数、平均每穗粒数、千粒重与样段产量的相关关系,同时用多元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并找出穗数、平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的相对大小,以便为通过促控栽培措施获得高产或选育高产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 小麦育种与栽培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产量,但产量是一个受多基因系统控制的数量性状,同时与其它性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 本文利用11个小麦品种的六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表型值资料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进行比较,以探讨各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为小麦育种和栽培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双向随机区组设计系在通常随机区组设计基础上稍加变动而成的一种新的田间试验设计,可控制纵横两个方向的土壤差异,但又不必象拉丁方设计那样的处理数必须等于重复次数,而比较灵活。通过实例分析,这个新设计精确度较高,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