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设施蔬菜上用于防治害螨的几种常见捕食螨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包括智利小植绥螨、巴氏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加州新小绥螨、拟长毛钝绥螨等。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天敌昆虫大红犀猎蝽Sycanus falleni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捕食潜力,在室内条件下测定大红犀猎蝽3龄若虫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以及不同自身密度对捕食草地贪夜蛾的干扰反应。结果表明:大红犀猎蝽3龄若虫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模型;其中大红犀猎蝽3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4.049头、1.198和0.247 d;大红犀猎蝽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47.619头、0.717和0.021 d;大红犀猎蝽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43.478头、0.650和0.023 d;大红犀猎蝽的捕食量与害虫密度正相关,搜寻效应与害虫密度负相关。大红犀猎蝽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模型,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大红犀猎蝽3龄若虫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均有一定的捕食能力,大红犀猎蝽成虫的捕食作用大于3龄若虫。  相似文献   
3.
昆虫病原线虫大量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昆虫病原线虫的大量繁殖,在三角瓶培养的基础上,使用自行设计制造的不锈钢培养盒进行线虫的固体培养.结果显示:培养盒最佳培养物装量为1000g/盒,是500 mL三角瓶装量的12.5倍,最佳培养时间18 d,线虫侵染力与三角瓶培养无显著性差异,并且提高了线虫培养量,降低了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北京地区西瓜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用药现状,为京郊农户提供更有效的西瓜虫害防治指导,笔者于2019年开展了北京市西瓜主要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现状调研,明确了西瓜主要虫害发生特点、为害严重的害虫种类及防治现状,分析了科学用药、小型害虫抗药性及新技术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加强农药使用监督管理、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春季大棚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预测模型的构建,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开展灰霉病发生规律系统监测,并在系统监测基础上构建番茄灰霉病发病程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灰霉病的发生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即4月中下旬的快速增长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稳定增长期和7月上旬以后的缓慢下降期。通过研究番茄灰霉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温度﹑湿度情况,明确了番茄灰霉病与棚室温度及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其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并建立了温室大棚中番茄灰霉病流行趋势与温度、湿度间关系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饲养密度对松墨天牛型和光肩星天牛型花绒寄甲的产卵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60头/盒(0.053头/cm3)的单雌产卵量最高,松墨天牛型寄甲为385.1粒/雌,光肩星天牛型寄甲为340.9粒/雌.密度对松墨天牛型花绒寄甲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光肩星天牛型花绒寄甲的存活率有一定影响,以60头/盒处理的存活率最高,为70%.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2种花绒寄甲以60头/盒的饲养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试验借鉴广东省利用平腹小蜂Anastatus sp防治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的成功经验防治北京地区的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al).室内规模化繁殖平腹小蜂后,在野外进行大量释放,结果发现平腹小蜂对第1,2代荼翅蝽卵粒的平均寄生率分别为64.7%和52.6%,能较好地控制茶翅蝽.  相似文献   
8.
室内研究了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二斑叶螨和桃蚜的捕食能力及在3种害虫共存条件下的捕食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二斑叶螨和桃蚜均具有捕食能力。捕食能力最初随着猎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猎物数量不断增加时,其捕食量趋于恒定值。在猎物数量充足时,东亚小花蝽对于二斑叶螨、蚜虫和蓟马的日均捕食量分别为17、12.5头和12头。3种猎物共存时,东亚小花蝽对西方花蓟马的捕食选择性均强于对二斑叶螨和桃蚜。选择性依次为西方花蓟马桃蚜≈二斑叶螨。猎物数量相同时取食西花蓟马的数量为12.6头,二斑叶螨和桃蚜的数量分别1.2头和2.4头。  相似文献   
9.
异色瓢虫对槐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条件下,就异色瓢虫对槐蚜的捕食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各龄幼虫、成虫对槐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在相同槐蚜密度条件下,老熟幼虫和成虫的捕食量要远远高于低龄幼虫;各龄幼虫、成虫的捕食量均随槐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槐蚜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于稳定。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经Χ2检验,各圆盘方程理论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异色瓢虫各龄幼虫、成虫对槐蚜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东亚小花蝽是我国北方地区农林作物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为明确设施蔬菜生产中常用农药对东亚小花蝽的影响,筛选出对其安全的农药制剂,在室内采用试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5种杀菌剂和7种杀虫(螨)剂对东亚小花蝽的毒力。5种杀菌剂对东亚小花蝽的毒力均较低,田间推荐浓度下致死率均低于25%。7种杀虫剂对东亚小花蝽的毒力存在差异。其中,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和噻虫嗪的毒力较高,处理后48 h的LC50分别为14.365、22.586、51.844mg/L,上述3种杀虫剂与联苯肼酯田间推荐浓度处理后72 h的致死率超过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